第157章 经天纬地(5 / 6)

加入书签

p;   另外一条南线,则是从福建出发,前往琉球后再北上进入到鹿儿岛。

    北线会因为冬季沿海地区冰凌而阻塞,而南线又因为夏季台风季而停航。

    总之,就是这么近的倭国,远洋航行都有这么多的危险。

    所以要发展海贸,特别是发展远洋贸易,那就不是简单的一个宣布开海就能解决的。

    必须要能建造横跨大洋的船只,并且拥有能在海上定位的导航技术。

    前者其实还好,如今东西方的船只都能远航,一旦远洋贸易的丰厚利润被人所知,自然会有人研究更好更快的船。

    但是导航技术,就不是普通人能玩转的了。

    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测量精度就是天钟法和时钟法竞争,这场经度之战中,伽利略、牛顿都在其中倾注了大量心血,还有无数天文学家、数学家、工程师参与到这场竞争。

    而最终破解了经度测量问题的英国,就是靠着这手导航技术,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

    以上这一切,最后都要落在天文上。

    历法的基础是观测天象,经度问题的天钟法也是要观测天象。

    历法授时其实就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问题,而天钟法其实也是星体计算的问题。

    天文是导航的基石,天文学在这个时代的作用,是带领人类走出陆地驶入远洋。

    这一切,都不是私人能完成的,英国的经度之战,也是政府成立了经度委员会,大力资助科学家研究,花费了一百年才最终有了结果。

    想到这里,苏泽都有些激荡起来。

    眼下这个时代,这场经度之战还没开始,其实东西方在技术上并没有显著差距,甚至现在大明沿用的大统历还是先进的。

    当然,这还是郭守敬太强了。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带领团队进行了四海测验,在整个元朝疆域内多个地点进行天文测量。

    史书所载:“监侯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

    郭守敬又根据结果,结合古代历法和回回算术,推算出的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天,这个数据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

    而苏泽还有一个野心,从历法上入手,重启四海测验,在天下设置天文台测绘星图,再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寻找天钟,发展出经度测量技术。

    至于时钟法,那就是另外一条路了,机械工程的发展道路了。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