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棱堡和火炮(4 / 6)

加入书签

  苏泽当然知道在场众人震惊的原因。

    其实大明早就意识到火炮的先进,在朱元璋灭元的战争中,火炮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只不过明初所用的火炮是大将军炮。

    所谓大将军炮,是用铁箍将铁条箍成炮管,这种火炮听起来就知道气密性很差,炮弹的射程和威力都不足。

    在明武宗正德年间,刚刚抵达西方的葡萄牙人,和大明发生了一场屯门海战。

    这场战争虽然以大明战胜结束,但是也让大明意识到了火炮的威力,而当时葡萄牙人使用的火炮,就被命名为佛郎机炮。

    大明很快就意识到了佛郎机炮的价值,并且开始使用佛郎机炮。

    也是在正德年间,心学宗师王阳明领兵平定宸濠之乱时,就使用佛郎机炮作战,“震惊百里,贼胆破”,遂大获全胜。

    佛郎机炮是一种后装滑膛加农炮,整炮由三部分组成:炮管、炮腹、子炮。

    开炮时先将火药弹丸填入子炮中,然后把子炮装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门进行射击。

    但由于这个时代的铸造技术,佛郎机炮的气密性也不好。

    苏泽真正想要安置在东胜卫棱堡上的,是红衣大炮。

    红夷大炮,也叫红衣大炮,是一种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前装火炮。

    在火炮安置引线后,再从炮口装入火药和炮弹,由于炮身是一体铸造的,所以气密性远远要比大将军炮和佛郎机炮好,威力也要大得多。

    现在大明还没有红衣大炮。

    历史上的红夷大炮,是在万历年间,由荷兰与葡萄牙人引入中国的。

    但是苏泽还是很有信心,自己能够提前铸造出红夷大炮。

    原因也很简单,这个时代的火器,无论东西方其实也就那么点技术含量。

    用黑火药推铁丸罢了。

    就是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乌尔班大炮,也就是一个大号的铁丸发射器,无非就是火药装填更多,发射的炮弹更大。

    影响火炮性能的,其实就是炮管的材质和铸造工艺。

    甚至连铸造工艺也没什么复杂的,中国人从青铜时代就开始玩失蜡法了。

    真正让火炮性能拉开差距的,要到了十八世纪的时候,西方开始用钻膛法制造火炮,那时候火炮的气密性和制造速度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加上新式火药的发明,才有了近代那威力巨大的火炮。

    所以制约大明火炮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