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给张居正的“礼物”(4 / 6)

加入书签

并不着急,货币这东西本身就是建立在信用上的。

    而大明官府的信用,如果强行推动反而适得其反,慢慢发行货币反倒是更加稳妥的办法。

    其次是税收问题。

    货币没有普及流通,现在也没有实行一条鞭法的基础,征收工商税也需要一支能够对商人征税的专业官僚群体,这些也都没到时候。

    但是在这些改革之前,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事情。

    苏泽走到书桌前,提起笔写下了这份准备已久的奏疏。

    《请修隆庆会计录疏》。

    任何有关财政的改革,第一步都是要搞清楚有多少家底。

    历史上,在张居正推动一条鞭法前,就组织编写了《万历会计录》。

    《万历会计录》之内容以地理区分。

    先全国,后以省冠府,以府冠具。以收支数额区分,以总数冠分数,以分数合总数。

    以收支门类区分,先是全国田粮旧额岁入岁出总数,之后依次为省府州县分数、边镇饷数、库监、光禄、宗藩、职官、俸禄、漕运、仓场、营卫俸粮、屯田、盐法、茶法、钱法、钞关、杂课。

    这本会计录,让大明第一次拥有了一本“总账”,为日后的改革提供了基础。

    苏泽要提前推动户部改革,自然要提前弄一本《隆庆会计录》出来。

    苏泽已经写过很多奏疏了,起手自然是说明《会计录》的历史意义。

    “臣观三代以降,善理财者必先明会计。”

    “唐有《元和国计簿》统天下赋入,宋修《会计录》列百司岁计,皆所以察盈虚、审虚实。”

    “今我朝承平百六十载,然各省奏销册式各异,钱粮款项混淆,赋税蠲缓无稽,致使奸猾胥吏上下其手,忠良有司莫辨真伪。臣请仿宋制重修会计录,名曰《隆庆会计录》,为社稷理财之基。”

    引用前朝旧例之后,苏泽又说明编修会计录的意义。

    “统度支以清本源,今十三布政司、九边军镇、内府二十四衙门皆自为奏销,款项名目纷繁。当以解部、留存、蠲免为纲,厘定田赋、盐课、关税、杂项之目,皆有州县细册可溯。”

    “立规制以杜奸弊,参照嘉靖三十四年清丈例,统一营造尺、斗斛、秤砣,命各府置铁制标准器于城隍庙前。凡夏税秋粮,必书品种、等则、折色于册,使淋尖踢斛之弊无所遁形。”

    “察虚实以固根本,自正德以来,投献田、寄庄田日增,今当令各州县造鱼鳞册时,另列官田、民田、军屯、皇庄四柱。边镇屯田尤需核军卒实耕之数,与空饷虚冒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