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得罪了大银台还想跑?(4 / 6)

加入书签

?以后不要在衙门内讨论苏泽的事情。”

    “多谢冯大人提醒!”

    冯学颜满意的点头,他却没注意到,自己和下属交谈的时候,门外闪过的那个身影。

    杨思忠回到自己的公房中,翻开苏泽新上的《具议朝鲜藩务疏》。

    前两天苏泽才上了《请改贡例疏》,今日又上了《具议朝鲜藩务疏》,原本一月两疏的苏泽,已经变成了两日一疏了吗?

    杨思忠捏了捏太阳穴,如果苏泽再照这个频率上疏,自己怕是要死在通政使的任上。

    更让杨思忠头疼的,苏泽这份奏疏,内容除了请求朝廷允许朝鲜士子来大明国子监读书外,还提了一件有关通政司的事情。

    苏泽提议在朝鲜设立朝鲜通政署,派遣大明官员常驻朝鲜,“以通声教、固藩篱事”。

    苏泽奏疏中写道:

    “三患交迫,不可不察。”

    “倭情难测,其患一也;女真侵逼,其患二也;边民流窜,其患三也。”

    “臣请在朝鲜王都设朝鲜通政署,其利有四。”

    “军情速递,朝堂可远知倭情。”

    “调停边讼,辽民与鲜民争地事,就地勘验,免酿边衅”

    “引导朝贡,校正贡道文书。”

    “宣播德化,岁刊朝廷邸报,颁赐鲜国州县。”

    苏泽还在奏疏中说明,这通政署只是负责传递消息,绝对不干预朝鲜的内政。

    杨思忠也不得不承认,苏泽的办法确实不错。

    朝鲜通政署一旦设立,大明朝廷就能清楚知道朝鲜的情况。

    只是这通政署的主事人选?

    这差事要常驻朝鲜,试问哪个京师官员愿意离开繁华的大明京师,去往朝鲜鸟不拉屎的王都?

    但杨思忠想到了刚刚说自己坏话的冯学颜,他夹着奏疏走向内阁。

    既然事关通政司,自己去递送奏疏,阁老们必然也要询问自己的意见。

    到时候就推荐冯学颜好了。

    ——

    杨思忠来到了内阁,却发现只有高拱和张居正两位阁老在。

    向中书舍人打听,杨思忠才知道是城外的火炮工坊,造出了新式的炮弹,兵部邀请赵贞吉观摩试炮。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