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请设武监遗表(3 / 6)

加入书签

隆庆皇帝更是沉默了。

    救火,应该是嘉靖十九年,嘉靖南巡的时候两次行宫着火,都是成国公朱希忠领头扑救,还是朱希忠背着皇帝逃出行宫。

    和当年武宗出宫两次落水一样,这两次着火其实都有些蹊跷。

    隆庆皇帝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他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了半天。

    他也明白了勋贵们支持要办武监的原因。

    正如苏泽奏疏上所说的,武监可以培养军官,保持卫所的战斗力。

    另一方面,武监也是一股政治力量。

    土木堡后,勋贵和武将的政治力量大受打击,大明进入到文官执政的新阶段。

    这倒不是阴谋论,在土木堡之前,勋臣武将和文官分列两班,都是有朝议决策权的。

    但是土木堡之后,内阁开始掌握朝堂权利,勋贵虽然还位列班首,但是已经成为吉祥物。

    这之后武将屡遭文官打压,在嘉靖朝已经形成了文官统兵的潜规则。

    比如主持平叛的胡宗宪就是文臣,而现在宣大总督王崇古,蓟辽总督谭纶也都是文官,只不过他们都是精通军务的文官罢了。

    作为勋臣之首,本来朱希忠也就是认了。

    但是武监让他看到了另外一条路。

    两年的学习,这可不是简单的上课,这是一种相当紧密的联系。

    在人生最容易接受知识和理念的时候,一群年轻人聚集同一个地方,这就是一股团结的政治力量。

    而成国公不仅仅要将卫所军官塞进去,也要将勋贵子弟塞进去。

    这不仅仅是给自己的次子打通一条出路,也是给勋贵集团打通一条出路。

    做了这么久的皇帝,隆庆皇帝也悟出了不少道理。

    而这一次兵部的反对浪潮,也让他看到了不少东西。

    皇帝冷冷的说道:“拟旨。”

    “准奏苏泽的上疏,在国子监内设立武监。”

    隆庆皇帝的思路清晰,现在的武监还不能独立出来,先挂在国子监下,维持以文统武的架子。

    但是这样一股力量,又不能被文官掌控。

    隆庆皇帝又说道:

    “朕亲任监正,定国公任副监,苏泽任教习长。”

    “再由内阁推出几名教习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