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李通政使怎么看?(4 / 6)
和大明做贸易想疯了!
听说了朱俊棠的“身份”后,岛津贵久立刻满足了他的需求,让亲信家臣驾驶岛津家最好的船,带着倭国的鹿皮、倭铅和刀具,满载驶向澎湖的台南港。
岛津家是赌上全部身家,建立稳定的贸易路线!
倭国对大明有极大的贸易需求。
原本倭国对中原的贸易都是以进口丝绸为主,这些都是供给倭国上层消费的,倭国自己也有本土纺织业,原本用量也不是很大。
但是这个时期,随着倭国进入战国时代,再加上火器的普及,战国大名都认识到了火器的重要性。
倭国本身有制刀的传统行业,火器制造倒是问题不大。
佛郎机炮和鸟铳的技术含量也不高,倭国工匠可以手搓出来。
但是制造火药的硝石,就是倭国紧缺的了。
大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一直在削减对倭贸易的硝石,设立了出口限制,禁止倭船装载硝石离开大明。
这就是大明和倭国贸易的现状。
大明几乎对倭国货物没有需求,倭国的生丝、刀具这些东西大明自己也能生产,鹿皮这类东西也不只有倭国出口,朝鲜同样是也出口大国。
但是大明却掌握了倭国急缺的硝石,以及各种高档丝绸、书籍、以及现在大明的各种高档工业品。
这巨大的贸易需求,也是岛津家不顾一切,要打通对明贸易的原因。
可岛津家这艘船出航这么久,还没有返航,让整个岛津家都焦躁起来。
但是黄文彬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焦虑,他每天就是在自己的房间内写书,有时间就会在城堡中散步,找一些倭人武士交谈。
岛津贵久几次想要冲过去询问黄文彬,却总被他的气度所慑,不敢开口询问,所以也只能一天天的等下去。
黄文彬写完一页,这才将书稿整理好。
这本书是他按照自己在岛津家的见闻,对倭国进行的分析。
黄文彬其实心中也没底。
朱俊棠到底能不能回来,如果朱俊棠就这样跑了,自己会有什么下场?
黄文彬也不知道。
所以他在房间里写书,就是想要总结自己的见闻,将自己对倭人的观察记录下来。
那就算是自己死了,也可以想办法让人将这本书带回大明。
大明就可以针对性的制定对倭政策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