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大清早,邺城内就张灯结彩,东宫派人出来宣布,今日太子邀请了七帝寺、妙胜寺的些许僧人,举办一个无遮小会,为齐国上下祈福。
佛教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布施僧俗的大斋会,无所遮挡、无所妨碍,是一种广结善缘,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都一律平等对待。
最早是大家聚在一起辩经,后来为了让民众有参与感,就逐渐发展出多种形式,像是高僧游行、武僧表演、布斋施粥,最早起于梁武帝萧衍,而后传延至南北各国,而高殷玩的版本总是比较新的,领先时代半个脚步,颇为受人瞩目。
为此,高殷做的事情极其夸张,首先是他自身没有穿着一般的出行的服饰,而是穿着黑色戒衣,打扮为僧侣模样,头上戴着荆棘花冠,于车驾上端坐,念诵此前于义献上的《首罗比丘经》。
他的戒衣精心打制而成,围绕着他的上半身心胸处,镶嵌着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玛瑙,加上缠绕固定它们的金丝与银线,是为佛教的七宝,供养这些宝物,代表着供养人有巨大的功德。
七帝与妙胜的男女僧侣划分为两道,一边跟随着高殷车驾,一边同时吟诵,当然他们爱念什么就念什么,即便首经只有数千字,也无法叫这么多僧人短时间内习会并默诵,只要有那个样子,别人也不会真去细究他们和太子念的是否一致,只会觉得这副场面庄严威仪,似有佛光普照。
配合他们的是一堆优伶乐者,选取的乐器以轻快的打击乐为主,不可压住僧人的声音,而又要点缀他们的音色,给邺城之民的脑海里留下洗脑的旋律,视觉加上听觉,让这副场景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打下烙印。
除了他们,还有一列列来自云龙寺的僧兵们在旁护法,竖起的旗杆挂着名僧武夫以及高王至尊战场得胜的画像,年仅十岁的清河王高劢与裴世矩、慕容士肃与三藏都是高殷的同龄人,此时走在道路前方,与一群缠绕白绢的靓丽女子挥洒花瓣开道,拉满的仪式感使得邺城居民忍不住下拜礼赞。
这种事情高睿是不会错过的,他拉鞍踱马,志得意满,只觉人生中总要有几个难以磨灭的高光时刻,就比如此时此刻,接受世民膜拜而供奉佛祖,有着莫大功德。
高演打开门,看见的就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