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高殷这么说,那可是玉壁啊!很多人还是没有信心。
“当然,我也不是说现在就拿下,要做好规划。”
这是白马军镇的终极目标,拿下蒲阪或者玉壁,重新转守为攻。
此前攻打河东有两条路,一条是闻喜路线,从汾曲直接南下,经过闻喜隘口穿过峨嵋台地到达涑水上游,顺流进入河东腹地。但这条路线地形复杂,道路崎岖,兵力不易展开,粮草运输也非常困难,容易受到阻击,附近的豪强也对齐国不友好,二十一年前东魏就打算从这儿进军,硬是被当地豪强打败,连正平郡、也就是东雍州都丢失了。
虽然不是进攻的主要途径,不过高殷也可以攻打它,将正平郡拿回来。
第二条路线才是主要的,即从汾曲过稷山县到达龙门,然后渡过汾水,沿黄河东岸南下,经汾阴进入东雍州、河东郡的腹地。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个是与船队同行,水陆并进,便于运输补给;第二个是交通运达,军队到了龙门,就会有两条分支路线,一条是西渡夏阳,进入渭北平原;另一条是南下蒲阪,从而进入关中。
敌军不容易探知主力方向,就可以令其分兵,或产生猜疑,高欢两次走的都是这个路线。
这样不利于西魏守城,且当时西魏被打得大败,兵力不足,因此王思政才建议,将防御重点放在汾水以南的玉壁,不再争夺东雍州。
于是宇文泰在稷山县南边十二里,临近汾水南岸渡口的地方建造了玉璧城,雄踞在峨嵋源的断裂高原上,天生的壁垒,令高王铩羽而归。
它的第一个重要意义是打坏了齐人的心态,后续反攻皆无功而返,加上齐国政治混乱,导致齐人在河东的防务渐渐懈怠,之后为默默发展的周国所趁。
第二个意义在于发展了一系列的坞壁群。就如同人总会组建小团体,小团体也会有一个领袖一样,合格的大城市都会在周围依附着坞壁与庄园,后期隔河相对,陷入胶着,双方就以玉壁为核心,建造了一个拱卫它的庞大坞壁群。
玉壁本身就是一个超大的坞壁,周国所拥有的是文侯镇、龙头壁、龙门城、姚襄城、白亭城、郭荣城、石殿城、倚梯城、服秦城、姚岳城、郝壁,以及达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