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月光王。”
晚宴结束后,高殷派人传唤姚统,他的第一句话就让高殷很满意,这是个上道的人才。
“如何?你看了一圈,觉得我大齐之师,可行王道?”
姚统能转来转去,也有高殷的默认。别的不说,若是他再横跳回周国去,将来高殷继位,有大把的时间来前线找他算账。
况且这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把事情做绝,就意味着他的决心已定。
姚统沉默片刻,方才说:“周幽、周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汉道陵迟,晋秩失序,全因为天下再无汉高祖、光武帝那样能够收拾天下、重整山河的英雄。秦孝公推行商鞅之法,废井田、开阡陌,虽被六国斥为虎狼,但终究奠定了帝王的基业。”
“当今是三国乱世,先为力胜,宇文氏据崤函之固,陈霸先夺江淮之土,皆非仁义可化,王道迂远,当兴霸道。殿下当效齐桓公,行远征暴,劳者不疾,驱海内使朝天子,率万邦宾仪至尊,使霸有济焉。”
高殷听罢,微微颌首,这人说话干快,利落明了,很对高殷的胃口。
“抬起头来。”
烛火映照在姚统的脸上,苍白的脸显得蜡黄,神情可以说是坚毅,也可以说是呆滞麻木。
“世人都说行王道,要有王者之风,为何不谈霸道呢?”
因为霸道指的是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进行统治,而王道是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在儒家文化圈来说,王道是绝对的政治正确,唯一需要辩驳的,是如何把自己的行为套进王道去解释。
“赵主石勒曾经说过,魏武、晋宣以狐媚而取天下,然魏武也曾鏖战官渡,晋宣远讨辽东、力拒西蜀。”
“即便是赵主自己,也未尝不献媚过刘氏;但其之后一战定洛阳,尽取秦陇,才能在邺都安坐,说出上面那番话。”
姚统的话也有强烈的喻义,当初石虎自轵关西入,攻前赵的蒲阪,前赵皇帝刘曜亲自救援,在高候追击并大破石虎,当时的高候,就是现在的闻喜。
没有足够的武力,强若石虎,也只能退避,姚统的意思袒露无遗,高殷即便想要行王道,也要有着霸王之力,否则他就只是一个空洞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