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庙谥(1 / 4)

庙号、谥号、年号,这三种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其中后世人对他们的称呼,也有着一定的规律。

如果将中国历史分为秦汉、唐、明清三个时期,那么秦汉的对帝王们的称呼,往往是谥号为主,如汉文帝刘恒、汉宣帝刘询,结尾都是某帝;

唐朝开始,则以庙号为主,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

到了明清,则又可以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们,比如洪武帝朱元璋、崇祯帝朱由检。

庙号在西汉时期,朝廷对追加庙号的事情非常严谨和慎重,多数皇帝都没有庙号,

“祖有功,宗有德”,有功之君才可以称呼祖,而后世的皇帝有文治之功,才可以称呼宗。

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即后世的君王是继承了前代的君王的领土和地位,也就是说,后君一切的功业,都建立在先君资源的基础上,所以为了表示谦逊,以及继承者权力来源的正当性,后君即便建立了比前代还要伟大的功绩,都不会给自己上祖,最典型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老爹在宫内造人时他在外杀人,最后更是在玄武门提着兄长人头登基,但仍旧是宗而不是祖。

所以清朝的雍正给老爹上了一个“圣祖”,就很有内涵了,因为圣就不是一个活人应该得到的功业,唐朝喜欢称呼皇帝为圣人,是因为这个时期的皇帝的标准设定就是“转轮王”,圣这个字,代表的是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

而按照中国传统的叙事逻辑,对别人的夸赞要极尽赞美,对自己的夸赞则要表现出谦虚,就算本质意思还是我很牛逼,但是在用词上还是要委婉。

而且赞美也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有人夸赞朋友说跟关羽一样勇猛,那还可以说是正常范围,但要是说拳打项羽、脚踢关羽,历史上的名将只配提鞋,高长恭也只能乖乖当男宠,那就是明夸暗讽,拱人上台当烧猪了。

祖这个庙号给的很缺德,虽然康熙名义上是守成之君,实际上开创一统的皇帝,给个祖不过分,但他最好还是要拿个宗,否则就等于他并不是继承了前人的正统“宗嗣”,而是自己开基立业的“祖”,再加上他的老爹顺治是“世祖”,世有着世系转移的意思,而实际上清朝的情况,就是皇太极死之后,由多尔衮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