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亲覆(1 / 3)

皇帝既然已经离席,太皇太后、太后、皇后等贵人起驾,在臣子的恭奉下各自回宫,谁也没想到今晚会出现如此变故,各怀心事,忧心忡忡。

齐国的汉化倾向其实很明显,高欢成为魏国的实际统治者后,是不可能不汉化的,只有汉化才能够建设合理的君臣制度,提高他的权力,拱卫将来的皇权。

而这样会侵夺其他臣子的权力,因此他不能大肆推行改制的原因只有一个,急匆匆的汉化会使得他失去其他臣子的支持,所以他自己虽然没汉化,但在继承人高澄身上许下期望。

高洋接位以后,明上标榜自己是鲜卑人,情感上也的确这么认为,试图取得他们的共鸣,但他统治的侧重点还是高澄的汉人门阀班底,就说明了高氏三代人的口嫌体正直,屁股所在才是最大的诚实。

后面的高湛虽然因为齐国皇权两次被勋贵压制,没有余地搞汉化了,他却搞了恩倖政治,本质就是用和士开这样的近臣取代汉族世家,从勋贵手中夺回权柄——这一招很成功,但缺陷是恩倖的能力水平太低,大多数谄媚小人,使得国政愈发衰弱。

而此时的高殷,提出的就是一个折中方案:你别说鲜卑,我也不说汉,咱们现在都是大齐人,重塑大齐特色帝国主义道路,你我皆是大齐魂。

这是高殷的底线,成熟的政治就是你让一步,我让一步,大家都没有全部得到,但也都有些许收获,如果有人想要尽占尽吃,那个人也只能是高殷自己。

此时在这个场合,强调国族的建设,不仅能捏出一批忠于新齐的小将,还能给未来的民族发展打下基调:入齐则齐,出齐则夷狄,关系到将来数十年乃至未来上百年,整个中原文化圈的精神建设,不可以妥协。

高阿那肱刚好撞上枪口,成为高殷强调齐本位的第一个牺牲品。

“您今日的模样,倒真有几分先帝的威严了。”

回到昭阳殿,郁蓝给高殷斟酒,声音低柔,似叹似嘲:“就是不知道……这雷霆手段,您能握得住多久。”

“还有其他手段,实在不行,就让你父汗率兵进来,大家鱼死网破。”高殷饮下酒液:“我宁愿给自己妻子的父亲,也不愿意让叔叔和那个老太婆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