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归彦虽然年少的时候朴实,但长大后就沉溺于声色之娱,酒宴酣歌。
即便高殷不针对,以高归彦的本性和才能,也难久居尚书省为国家谋划,心里想的更多是滥用职权,为自己攫取私利。
又有杨遵彦珠玉在前,两相对照之下,愈发衬得高归彦理政时左支右绌,纰漏百出,难令众臣心服,好在高德政还在,偶尔帮衬一番,但朝臣已颇有微词。
上有小皇帝管,下有朝臣讽刺,高归彦这个宰相做不到两个月,就已经很难熬了,最重要的是,尚书令等人都是实际的丞相,而高殷新下推行的几样政策,或多或少都有得罪人的地方,比如对阳翟的税赋和国家专榷的盐酒管理,都交给高归彦去做了,高殷也只问他,这让高归彦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帮高殷承担了一定的指责。
例如分给禁卫们的地,凡是和高归彦关系偏好的,高殷给的地都会差一些,但给高归彦本人的田地又极好,这样等他们去看田地的时候,就会容易产生高归彦作宰相后,忘了他们这群老兄弟的怨恨。
而新提拔的五名禁军将领,给的土地又能让他们满意,减少对高归彦的期待和依赖。
另一个操作,就是之前使用过的更戍法。
地不是白分的,有着考练的任务,高殷不时从突厥、宫中禁卫以及天策府兵中抽调人马,下朝后在殿内演习,或者陪同出城狩猎,而后将更优秀的士兵留在宫中,混淆禁卫和府兵的概念——虽然编制还是以前的,但所待的地方、待遇截然不同,在这一番番轮换下,让士兵们适应新形势。
说白了,就是小火慢熬,渐渐烤干高归彦的威望。
如今高归彦进也不得,政事做的不好,渐渐被高德政收拢住政务;退也不行,尚书令已经是百官之首了,除了皇位,还能给你什么?领军大将军的位置已经被可朱浑天和占住了,总不能让回去。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虽然不应该这么做,但我想他没多久,便会联系常山王,同时也会联系此前在京畿府中的旧部,你们多加注意。派些从大都督府开府就跟随的忠心将领来,再在府内准备好五千以上的人马,这个月随时准备平乱。”
至尊已经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