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听政(2 / 4)

北齐:家父文宣帝 花鸦 1891 字 21小时前

侍出来宣布:“今日不升常朝,升内朝!”

常朝就是后世印象里,文武百官一起上朝的朝会,而且不像电视剧里那样,只有一个大殿站着臣子,实际上更多的低品臣子就跪在殿外,随时等候召见。

不过今日的朝会不是常朝,而是内朝,俗话说“大会小开,小会大开”,常朝更多的是宣布皇帝或同等地位的人已经决定的政令,给百官一个通知,还有发起质疑的机会。大部分的国家重务,在内朝就会让皇帝与臣子们决定好了,就像今日高殷和六部的尚书们一起商讨的事情。

诸臣纷纷入座,内侍入后殿向至尊报告,于是高殷从后殿转出,群臣一同行礼,山呼万岁。

等他们起身,却见到皇后和郑夫人也跟随在旁边,甚至在御座的左右分别置了两个座位。

度支尚书杜弼第一个起身发问:“至尊,是否该让皇后与夫人先回后宫?”

诸臣吓得眼皮直跳,该说是老臣的原因吗?杜尚书还真是勇啊!

某种意义上,他算是北齐的魏征了,可惜魏征在高洋的时代只能留下一颗头颅。

但高殷想做李世民的话,还真得把他留着:“皇后和正德夫人只是旁听,不参与政事的讨论,更不会发表意见,杜卿请放心。”

这于礼不和,杜弼左右为难,可他又不想和至尊请正面冲突。

一来是他对现在这个小皇帝很满意,虽然比不上早年的天保帝,但比天保五年后绰绰有余,连最麻烦的军权都已经搞定大半了,剩下的一小半,还要借助他这类既是汉人、又和晋阳军方有不浅关系的老臣来润滑,这让杜弼很是受用。

从高欢到高洋,始终不能把杜弼的价值提升到最大,但如今齐国转舵,高殷掌权,对杜弼的信重也变得比以往多了,因此杜弼才不想跟高殷在这种事情上起摩擦。

二来是皇后的身份特殊,她背后的突厥不可小视,已经多次被至尊拿来当做挡箭牌了——今日也是一样,齐国诸臣会自发地抵制突厥人的渗透,但有至尊拉偏架,他们的地位还是不可避免的上升。

这对高殷来说,恰好就是一种制衡,不说后世唐朝也经常任用外族人,只要能让齐国内部的派系越零散、越混淆,那就越需要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