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九品(2 / 4)

北齐:家父文宣帝 花鸦 1679 字 22小时前

和低等士族,加上自身的博学或济世才而列为二品,属于家世不算低,自身又能整活的有能人才,通常充任官品较低但仅限士族担任的官职。

因此九品中正制真正的等级序列,乃是“灼然二品”、“门地二品”、“二品堪才”、三四五六七八九品,直至流外等官吏。

高音不由得感慨,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中杯、大杯和超大杯啊。

既然分出了上下,官员就有清流和浊流之分,想象朝廷是一条巨大的河流,有品的在主流内,是为九品,而地方官吏则是支流及支流的支流,便是“流外”的浊流,流外有七等,这也就诞生了一条完美的鄙视链,二品鄙视三品到九品等流内官,九品流内官鄙夷七等流外官。

即便一开始,九品中正制的目的是单纯的评定人才优劣,也由于评审标准过于灵活和圆滑,最终反倒巩固了门阀政治,成为士庶分野的界标之一。

虽然魏晋已亡,但这些制度依旧通过各朝需要而流传了下来,并在北魏手中发扬光大,如今的齐周仍深受影响,例如齐国就仍以流内流外以及勋品划分,齐国的元旦大宴会,文武百官在九品以上的可以参加宴会,三品以上官员和开国公侯伯、即将上任的刺史登上大殿,与皇帝同殿,三品至九品的则在台阶之下,勋品官员则在端门之外。

正因为有不同的官品,才能排列出不同的尊卑,然而世家大族按照九品中正制肆意攫取高位,让“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成为了现实。

这既减少了权臣篡位建立新朝的阻力,但也构成了新朝清除弊政的阻碍,五胡十六国、南边的宋齐梁陈和北边的魏齐周,能创造这么多建国神话,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了这群好吃懒做的食利阶级,可以说,他们就是王朝周期率的根源。

此刻,齐国也存在着这么一批根深蒂固的食利者,要清理这群蛀虫,那么旧有的九品中正制就必须要改革了。

“我大齐之选举,多沿魏制,凡州县皆设置中正,若要整顿吏治,应当从此始。”

中正分大小,分别掌州和郡的人才评次,魏晋时天下分十三州,因此大中正的数量也不多,但晋末开始天下崩乱,领土不断动态变化,州的领地也越来越细碎,这就导致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