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上巳(1 / 4)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会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桥,士女骈填,车服烛路。”——《晋书》
三月三日乃上巳之节,起于先秦的祓禊求子。
祓禊其实就是洗澡,指的是以香草涂抹和洗涤身体、驱除邪气的仪式,同时也是春秋时期男女喜欢野合的传统习俗,出于生殖崇拜的精神信仰和充实人口的繁衍需要,男男女女在水边嬉戏相合,完事后洗濯身体,便给水赋予了特殊的寓意,也是妇人临河期盼触水感孕而得子的神秘仪式。
“感孕”是古代的惯用借口,拓跋焘时期就曾经发现那些妇人在寺庙里和精壮的僧人们一起举办求子的活动,到了唐朝,著名权臣杨国忠在外出差一年多,他的妻子思念老杨成了心病,某天大白天做梦梦见和丈夫为爱鼓掌,醒来就生了孩子,也是一个道理;杨国忠十分感动,说是他们夫妻情深才出现这种现象,从他的地位以及结果来看,这个帮他妻子感孕的“圣人”很可能是他得罪不起的大人物。
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齐国的风气一直不太好,毕竟三代统治者淫靡的生活作风起了表率作用,还有不健全的国家权力建构和鲜卑部落风俗都助长了这种风气,甚至于高殷自己都有所推波助澜:他的妻子、大齐皇后可是来自草原的突厥人。
所以这一日,关东各地都在举办上巳节的活动,诸多贵族在水边聚亲宴宾、纵酒欢会,玩得素的便搞些曲水流觞之类的东西,让酒觞在水道中流转,停在谁的眼前,谁就取觞饮酒。
玩得花一些的,那就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一起造就生命的大和谐了,后期的高洋就爱参与这种与民同乐的活动,所谓的踏青也出自上巳节中,大家说是出门踏青、祭祀高禖,实际上就是在野外交尾,回来就可以说祭祀过了,容易得子。
踏青在唐代发展到最盛,杨国忠妻子的孩子估计就是这么求来的,不过到了唐代后期战乱频发,这些聚会失去了太平生活的基础,宋朝又逐渐兴起程朱理学,无论是现实还是精神,上巳节这种开放的活动已经没有了生存土壤,踏青这种环节也被切割出来,融入了清明节中。
而在这个时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