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谋杀(1 / 3)

加入书签

也因为周齐的框架乃至人事都是一个模板的,往前二十年大家都是尔朱一党,因此可以互相兼容,元修、高仲密、司马消难都可以西奔宇文泰,那周国的人马也自然可以跑来齐国。

只不过齐国这里的官位都被勋贵们把持得死死的,盘子虽然大,却只能通过血脉和关系来继承,所以从周国来投奔的人少;倒是西魏北周因为弱小而必须抱团,也舍得割利吸引加盟,所以弱小的周国反倒是屡屡得到齐人的投奔。

不过这种润人红利,随着娄氏的垮台而枯竭,上层动乱的一个好处是乱后便有治,被废黜或罢免而空出来的官位需要新人填补,高殷对淮南的大力开发、对辽东的征讨平定,都说明了他是个有作为的君主,比起南陈体量大,比起周国有自主权,以北人的视角来看,还真是此时最贤良适合侍奉的君王,要是还信佛教的话,那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至于那点好色和酷虐的名声,要么不被在意,要么就倒扣在高洋身上,让人觉得是倒霉被父皇所牵连了,其实是个可爱单纯又正直贤明的儒生小皇帝一枚呀~

“刘桃枝,若干若周。”

二将闻言出列,高殷嘱托着若干若周:“你率禁卫一千,去兴安戌前线支援,若周军出城,在一万以下,都将他们击溃掉——尔为百保鲜卑,可堪十万大军,能做到吧?”

“若西贼举国而来,请为至尊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至尊吞之!!!”

若干若周也是个看三国入脑的,立刻就模仿魏延的名言说出豪言壮语来,高殷乐得哈哈大笑:“好!为天下近卫,就是要有这样的气魄!”

他想了想,起身回到书案上写了一纸字,吹干墨迹后小心卷好,装到一个锦囊中,交给了若干若周:“若周军调动有异就打开,上天自有警示。”

若干若周跪下,双手接过锦囊,将它如同神谕一般小心收下。

高殷又转头看向刘桃枝:“倒是不需要多嘱咐汝了……许盆只要能活着来晋阳,汝就是首功。”

刘桃枝行礼,与若干若周一同退了下去。

心情有些不妙,高殷也没了和臣下继续聚会的心思,本来就打算散会,因此一挥手,让诸位近臣退下。

出来以后,高睿和高长恭还拍打宇文邕的肩膀,安慰着他:“至尊虽然聪睿,但到底年幼,加之国事突发,心中焦躁,才会在君眼前直言君之父的名讳。”

虽然宇文泰是敌人,鄙夷他是齐国的政治正确,但孝道则是更大的正确,而且此前高殷才在朝堂上以亲情论支持宇文邕,刚刚却又当众蔑视其父宇文泰,因此高睿才会安慰宇文邕,唯恐他因为这种事情而为难。

这件事如果不上称,就算不得什么,若是闹大了,被指责不孝和谄媚,那宇文邕最后的结局还真是被逼自尽,才能忠孝两全。

宇文邕的脸色倒是不难看,直言:“至尊亲待于吾,也未刻意提及先君,说的都是国势大论,吾岂能以私情自踱,阻遏至尊言政?那才是损害了国家大事呢,国之利者,岂是邕一身尊卑可以比拟呢?”

“你能这么想就好。”高睿闻言,露出心疼的神色,心里却忍不住鄙夷,毕竟他是真孝顺,不自觉地认为宇文邕有些谄媚了。

但又见到宇文邕的面容隐有晦色,心中有所感触:还是有影响的,只是为了大局而不明言,受了这份委屈。

高睿难说什么,只是把他搂着:“弥勒勿伤心了,我们去饮酒,这晋阳的酒肆哪家最好,我一清二楚,这就带你们去!”

高长恭诸人迎合着,一群人笑呵呵的上了车驾,离开晋阳宫。

等他们出了宫城,转移到酒肆内,在中途经过的兴元里径的巷口,方才转出几个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