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真的发达了(3 / 4)

加入书签

块一双,另外,又分别买了单鞋,马上天凉了,总不能一直穿凉鞋吧。

他也买了双军绿色橡胶底布鞋,脚上穿的旧布鞋,蹬两天自行车,鞋帮都开线了。

以他眼光,鞋肯定不好看,但胜在耐穿也不贵,几双鞋全在加一起,老板给打了个折,算十块。

马上立秋的衣服,给俩娃也各买了一套。

原打算给妞妞买小裙子的,可茅塘村到处是泥巴,去哪不是上坡就下沟,以妞妞顽皮性格,裙子根本不实用,大宝倒是相对文静些。

山坳里昼夜温差大,立秋衣服,早晨和晚上就能穿得到,价格同样贵,两套最低十二块。

这年头物资匮乏,相对食品,成品服装显得太贵,难怪一般家里只年节才会给孩子添置套新衣服。

像在乡下,别说买成品的,能扯块新布给孩子做一套就了不得了,更多的,都是拿大人穿破穿旧的衣服直接改小。

此外,他特地跑遍了百货大楼上下两层,最后在一个柜台上,买了一块棕色的机械挂钟。

重生回来,手机什么不说,家里连个看时间的钟都没有,太不方便,不然要么看太阳估摸着什么,要么就得跑去刘剑家堂屋看。

挂钟更贵,菜盆大小,简简单单只带个报时功能就要九块钱,花的他肉疼。

不由想起结婚后,妻子曾花十多块钱给家里添置过一个的,后面却被他拿出去五块钱卖掉,当天又全输在牌桌上。

秦向河不敢继续在百货大楼逛下去,不控制一下,兜里那点钱真不够看的。

东西捆到后座上,秦向河推着自行车又进了市场。

肉和大骨头不能少,早上出来问俩娃想吃什么,妞妞直接点名要的,大宝扁扁嘴没开口,但对此表示默认。

蔬菜家里有剩,少买点就行,米面这些,不着急了,他就打算托刘剑在村子里找人买,可比县里市场便宜的多。

豆油村子里也有,基本是自带大豆过去,榨完油,给点手工费或是豆饼留下来就行。

酱油醋什么的县里反而便宜,各买上一瓶,厨房里那些不知放多久了,又是大热天,总觉得有点不对味。

相对鞋和衣服那些,吃的上反而花的少。

出菜市场,路过中午那家小吃店,他又买了几个烧饼,回去给俩娃做零食。

家里没有自行车,镇上又远,大宝去年还曾跟妻子去过两次,而妞妞连一次都没去赶集过。

像烧饼这种后世遍大街的小吃,只逢集时镇上才有卖,所以俩娃没吃过,上次来给忙忘了。

要不是胡辣汤难带,他都想买一锅回去的。

到街尾时,见有卖羊肉的,没忍住,比肉贵了一块多钱,但谁让他今天挣到钱了呢,买,还一下子称两斤!

前世在小饭店做厨师的经历,让他后来常自己动手做饭吃,其中胡萝卜土豆炖羊肉,便是他拿手菜之一,当然要给俩娃露一手。

满载而归的骑出县城,想到今天配十三香耽误的时间,又卖了那么多份,以后未必没有留心的。

于是乎,他又转了回去。

能市场买的市场买,其余再分两家中药店,因为一次买的多,店里给找了个大蛇皮口袋,整整装了一袋,连小秤都顺带买了一把。

等回到茅塘村,又和上次一样晚了。

不出所料,他还没到村头,泥冬就一步从沟边窜到路上。

等接到那摞钱,泥冬立刻闷头数,四十二块钱,反复数了两遍,数完还称怕秦向河给多了吃亏。

秦向河自然不会和泥冬计较,问了下今天的收购情况。

可能是资金不足,大亮和二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