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九阙都-小崔武举(2 / 3)
临检阅台。
“第一场,步射!”兵部官员高声道。
步射之前就考过,到这里的人没一个是没本事的。
只不过皇帝想看,他们自然就要再考一场。
贡士们依次上场。
前几位考生或中靶心,或偏离少许,成绩参差。
轮到崔翎安时,他深吸一口气,搭箭开弓。
就在他准备发射时,一阵疾风突然刮过,场上旗帜猎猎作响。观礼席上传来一阵低语,这样的风力,射中靶心几乎不可能。
崔翎安略一沉吟,弓梢微调,手指松处,箭如流星。
“中!正中红心!”报靶官高声喊道。
裕康帝微微颔首,在记名册上画了一个记号。
接下来还有马射,考生需在百米驰道上连发三箭,且靶子比步射时小了一半。
崔翎安纵马疾驰,身体随马背起伏却稳如磐石,三箭连发,箭箭穿透靶心。
校场内外,掌声雷动。
裕康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考核完毕,兵部尚书上前禀报:“万岁,外场考核完毕,请圣裁。”
裕康帝却出人意料地站起身,指向场边一排柳树:“今日西风劲烈,柳枝乱舞,朕要看看,谁能射中断裂的柳枝,而非完整者。”
这道突如其来的考题让众人面面相觑。
风中摇摆的柳枝已难射中,还要专门瞄准那些将断未断的?这需要何等惊人的眼力和精准度。
宁元昭听完看向崔翎安,叔侄俩刚好对上眼神,他淡淡点了点头,以示鼓励。
考生们依次尝试,无一成功,有人连柳枝都未能擦到,有人射中了却是完好无损的枝条。
轮到崔翎安,他凝神观察风中狂舞的柳枝许久,突然搭箭开弓,却迟迟不发。
场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以待。
就在一阵强风过后、新一阵风尚未到来的刹那,崔翎安手指一松,箭离弦而去。
“嗖”的一声,一支断柳应声落地。
太监急忙捡回,高举过头顶:“回万岁,确是断枝!”
裕康帝终于露出笑容:“好!好一个风中识断柳!”
翌日,太和殿前,传胪大典。
“一甲第一名,崔翎安!”
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崔翎安跪接金榜,从裕康帝手中接过武状元盔甲。
按照惯例,皇帝会问几个例行问题。
然而裕康帝的问题却出人意料:“崔翎安,你昨日表现卓越,尤其是那风中识断柳一箭堪称神技,你可知朕为何要出此题?”
崔翎安略一思索,朗声答道:“回皇上,学生以为,皇上此题意在考察武者不仅要有勇力,更要懂得审时度势,于纷乱表象中洞察关键,一击制胜。”
裕康帝满意点头,又问:“那你认为,为将者,何者为重?”
“智、信、仁、勇、严,五德兼备,以智为先。勇力可破百敌,智谋可胜万军。”
“若你为将,边境有患,当如何处置?”
崔翎安沉思片刻,郑重回答:“臣以为,边境之患,首在知己知彼,不轻战亦不怯战。练兵储粮,固守为基,伺机而动,奇正相合,剿抚并重,恩威并施。最为关键的,是深得民心,使边境百姓归心朝廷,则外患自消。”
裕康帝听罢,微微颔首:“卿言甚合朕意,武状元不只是一介武夫,更当有将帅之才,望你日后不负朕望,为国效力。”
崔翎安叩首谢恩,“学生定当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武举结束,也是要安排游行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