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撑死胆大的,快速赚一笔(1 / 7)
夫妻之间,为了点的钱,彼此哄骗也是可悲。
沈建军付了一百五,对方拍着胸脯保证。
“不就是弄断手吗?小意思,等到事情结束,再把剩下的钱给了。”
现在正在严...打,他们平时不出门,偶尔出一次门,只要制造是意外,就算报案,派出所的人也拿他们没任何办法。
三百块钱不少了,好歹够兄弟几个撑几个月的。
听着保证,沈建军也放了心。
沈琰你可不能怪大伯心狠,毕竟我没要你的命。
落云村,只有他儿子是条金龙,只有他才是家里唯一大学生。
就老六那样的,他凭什么养出能上大学的儿子?
何况,沈琰是真的让人讨厌,自从他改变重新做人,挣了钱之后,他们家就处处不顺畅。
沈建军兜里有钱了,说话都硬气不少。
“那小子应该会在高考前两日就回来拿准考证,你们可要打听好了,叫沈琰,千万别弄错人了。”
这个时候是下手的最好时机。
**
自从杨树龙有了股份后,就像是打了鸡血,更加勤快的跑市场,这不,说发现了好东西,让他过去一趟。
84年,大家交通工具还是以自行车为主。
街上骑摩托车的都不多,汽车那是更少。
京都,沪市这种大城市还好,小城市见到的小汽车哪个不是单位配的车?
就连县领导都是和别人共用小车。
当然,几年后,不少地方开始招商投资,不管咋说,最低配两辆好车。
毕竟是门面啊。
不然怎么接待投资商?
随着经济发展,小车会越来越普及,不仅是单位有,个人也能买的起。
现在一辆小汽车要几万块,他是买的起,但随着项目开发越来越多,精明如沈琰,当然是想把这钱用来投资。
这年头,拿几万块钱出来买车,比2000年后拿几百万买车还恐怖。
时代不同嘛。
有的车比在京都买套带院子的房子还要贵。
沈琰这边刚把自行车停好,杨树龙看到他,立刻迎了上来。
他擦了擦脖子上的汗:“我这几天一直在跑,遇到个大客户,有一批货,你敢不敢接?”
货?
沈琰挑眉。
杨树龙说是有700台收音机,让他们送到关卡处,有人在那交接。
“收录一体的收音机?”
杨树龙有些兴奋,“只要60元一台,货源没问题。”
沈琰笑了。
这不就是走私货吗?
货源怎么可能没问题?
这批货现在能出来,说明是有人在海关那倒腾出来的。
从乌漆嘛黑的走私货,变成三不管地带的灰色商品。
这种东西沈琰不想碰,也不愿意碰。
更不可能拿到电器店去卖。
到时候万一被查,都是麻烦。
但杨树龙说只要把货带过去交给别人就成,说真的,沈琰多少有点心动。
60元一台收录一体的收音机?
还是进口的。
就算是走私货也是需要成本的。
看来这批货的主人很着急出手吗?
84年鹏城和港城走私最为严重,85年开始,国内就会有合资厂,那时候就不需要那么多收音机了。
“700台,咱们怕是吃不下那么多?”
其实他现在有自己的电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