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王玲眼红,凭什么过的比她好(3 / 5)

加入书签

自己有些异想天开了!

沈总人家是商界奇才,不到三年的时间就有这种成就。

头脑和手段,绝非常人可以复制的!

不过。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商圈计划开始,沈总打算投入多少资金?!”

之后趁着大家互相交流的机会。

边满归来到沈琰的面前随意的聊着。

“五百万。”

边满归听到这个数字,心中很是惊讶。

沈琰一次性投入的如此多。

当然最让他吃惊的是沈琰的身家,能随意拿出这么多的现金,说明还有更充裕的现金!

“这个资金有点多啊。”

闻言。

沈琰叹了一口气,说道:“京都是华夏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地皮各方面的成本很高,特别是建材。”

“建材?!”

边满归神色一动问道:“你的钢材大概是什么价格?!”

“现如今市场价1190元一吨,我们需求大,可以略微便宜一点,但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沈琰摇摇头说道。

“价格双轨制是钢材价格昂贵的原因。”边满归说道。

九年改革开放后。

华夏实行价格双轨制。

计划经济内的商品价格很低。

计划经济外的商品价格按照市场价出售。

边满归之所以提到钢材,就是想借此打开话题,引导沈琰前往滨城投资商圈。

别看一吨钢材的价格只有一千元,以商圈的规模所需求的钢材数量极其惊人,每增加一块钱就会在无形中拉高商圈总体投入的成本。

反之压低钢材的价格,就能节省大量的资金。

开源节流,压低包括钢材在内的所有建材价格很有必要。

双轨制。这个制度主体存在时间为七九年到九三年。

九二年九月份国家物价局宣布把571种产品定价权交给企业,22种产品价格下放给省级物价部门,价格双轨制才走向了尾声。

也就是说,不到那个时候钢材的价格很难压下来。

不过既然边满归跟自己说起这事,就说明他有别的意图。

沈琰笑容清浅,问道:“边市长突然说起这个,莫非有解决的办法。”

听见沈琰的询问,边满归知道时机差不多了。

“近些年来因为政策的倾斜,东北地区的工业正在逐渐转移,我想让沈总在东北地区打造商圈,稳固当地经济地位。”

这几次来京都参加商圈的规划,边满归是想了解商圈的作用。

经过这段时间的仔细考察和思考。

边满归也认识到了商圈的优势,与各大高层开会后,一致认同开展商圈计划势在必行。

但国内投资商太少,国外又没有相关渠道,斟酌之下边满归还是决定找沈琰。

沈琰一挑眉毛。

他早有投资东北地区的打算,不过自己已经布局了很多商业,一直没有腾出时间,没想到边满归却主动找到了自己。

东北地区是钢铁的主要产地,将来老大哥解体,商圈能进一步得到发展,吃一波格局变化的红利。

不过东北地区的商圈他会进行改动。

东北与老大哥遥相呼应,距离棒子、二棒子、樱花国、外草原地区很近,商圈什么的不适合东北。

贸易区很适合。

借着东北地区优漏的地理条件,改成贸易城直接做跨国生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