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看不起沈琰?(1 / 5)
第二天,沈琰就收到了“绿灯”回复。
他大手一挥,把收购的事儿全权交给严明。
严明雷厉风行。
第一个就找上了港隆航空的创始人曹光标。
说起曹光标,那可是商界传奇人物。
7岁就摆摊做生意,天生的经商脑子。
当年他牵头成立港隆航空。
就是憋着一股劲儿,想打破国泰航空的垄断,给大夏人争口气。
谁能想到,公司刚起步就被处处刁难,天天烧钱,曹光标愁得头发都白了不少。
严明掌管着非凡海外和信托银行。
在香江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一个电话预约,就顺利见到了曹光标。
刚一落座,他就直奔主题:“曹先生,我们想收购您手里的港隆股份。”
曹光标一听,眼睛瞬间亮了。
这些年港隆就像个无底洞,短短两年亏了几个亿,股东们个个唉声叹气。
这会儿听说有人接盘,他心里这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不过,他还是提醒了一句:
“严先生,港隆可不是普通公司,上面不点头,这事儿办不成。”
严明笑着摆摆手:
“您放心,我们已经打过招呼,批复都下来了。”
曹光标这下彻底踏实了,搓着手笑道:
“那咱就谈谈价!港隆的航空牌照可值钱了,这价...”
没等他把话说完,严明就接过话茬:
“曹先生,我也不绕弯子,港隆虽然有牌照,可成立至今一天没赚过,还被各方打压,想翻身太难。
我们诚心收购,您给个实在价,都是自己人,可别狮子大开口。”
曹光标被说得哑口无言,尴尬地笑了笑:
“成,咱好好商量。”
两人一番讨价还价,最终敲定了买卖。
搞定曹光标后,严明又找到了大股东包郁刚。
那会儿包郁刚本就重病缠身,早有退意,一听有人收购,二话不说就签了字。
接下来三天,严明马不停蹄,挨个约谈股东。
硬是把港隆航空收入囊中。
这次收购总共花了5.1亿港元。
为啥这么便宜?
一是港隆家底薄,说是航空公司,实际就一架自有飞机,另一架还是租的;
二是公司连年亏损,这种“烫手山芋”,能脱手就不错了。
要是沈琰亲自出面,没准还能给点人情价,
可严明是出了名的精明,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能压价绝不手软。
拿下港隆航空,沈琰的计划完成了大半。
接下来就是收购报纸。
原本盯上的《东方日报》影响力大,
可权衡利弊后。
他和严明把目标换成了《香江日报》。
这份报纸虽然规模小,却是实打实的“老字号”,
虽说历经四任老板都没扭亏为盈。
如今每天销量只有五千多份。
妥妥的“小报”,但沈琰压根不图赚钱——他要的是个发声的平台。
再说了,就凭他的手段,想盘活这份报纸,还不是小菜一碟?
严明接到任务,又是一顿操作猛如虎。
最后只花了30万港元,就把《香江日报》收入麾下,效率高得吓人。
非凡海外在短短几天内。
接连收购亚视、港隆航空和香江日报,这消息就像一颗重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