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猛然论道僧人(4 / 6)
自度。”
“经书传法非佛法,仅为法,是非度人皆因人尔,可解施主之惑否?”
对于被强拉进来论道,楚宁有点懵逼的气实,但更多的是兴趣。
他笑着解释道:“你的意思是我说的没什么问题,只是说因为人心不同,有人用此谋利有人用此提升,佛法不能渡人,唯人自度,那既如此,要佛法又有什么用?”
无心不假思索便是回应道:“既求真法,通空空之境,究穷极之理,晓万物之道,佛法为世人留下机会,世人于我皆为求空空之境而去,为后人铺路而已。”
楚宁有些惊讶,佛门讲究一个无为,求的就是空,按理说空空之境是在佛门发展了数千年之后,被一位佛门弟子所感悟而突破的,说明很高,这已经有了大成佛法的意味了........
现在佛如来,大成佛,大成佛法,这寺院对佛门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了。
看来他有点低估这个和尚了,佛法干什么的?为后人铺路,给后人参悟的机会,达到那空空之境。
这一点,和苏婉卿的道甚至很像。
飘渺为虚,极致之虚为虚无空无混沌之景,求空之法应该是到了这了,对标的就是大道层次的浩渺剑章了,可如今苏婉卿的道为无上剑心经,讲究虚实之道,而楚宁也和这剑法融合了,阴阳相生,虚实相合。
“空空为极致之空,极致之后为何?”
无心答道:“空我为无,万物皆无,无草木之花,无山川湖海,无天,无地,无我。”
果然是到了这个境界,大道层次的理解了,空观万物,佛门最顶尖的理解就是如此,我为无物,世俗难畏我,很多苦行僧都是在修空我之境,因为就是摒弃世俗一切甚至摒弃自我,而这样的佛陀其实存在,可在楚宁生活的时代已经真的很难见到。
“既空尔为我,求空空之境为何?”
你都目空一切了,然后要干嘛?
把自己和万物都无视了,达到那个虚无至极的境界了,又当如何?
这话让无心微愣,他并没有眨眼过一次,此刻却是忽然闭目凝神,仿佛目空楚宁在想此事。
片刻之后,无心也给出了回应。
“空绝万物,何来所求?”
楚宁忽然一乐,那说明你境界还没够。
“既如此,那我问你,倘若空空便是佛门的极致,那为何佛祖还会留下佛法给世人参考?”
“佛法非佛祖所留。”
毕竟还有过去佛,过去佛之后更有。
“那留下佛法的人,为何会给世人参考?”
无心很快答道:“仍为我先前所说,为世人参考,达空空之境。”
楚宁笑呵呵:“既然这就是根本追求了,它已经目空一切了,也不会在意有没有人能达到那空空之境,既如此,他又为何所留?”
“是为了享受香火,还是留下路子给后人走,还是为了其他?可都空绝一切了,还会在意这些么?还会在意其他的么?”
“佛陀为世人供奉,佛法同样如此。”
无心只得如此回答,毕竟按照楚宁的思路,就是对的。
论道,就是得把对方论输了那才叫论道。
不然,自身有问题,他断然无法真正走入佛道之内,也无法进入自身的道之内。
这才是无心一直留下的原因,可千年以来没什么人有资格在他的面前论道,儒家圣人不行,道门圣人不行,唯有这个能让他感觉到一些变化的青年。
然而楚宁又是问道:“你们佛门说,僧人不在寺庙在,寺庙不在佛祖在,佛祖不在佛法在,佛法既在,那就并非真正空空之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