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大清应对,连连败退(3 / 4)
p>
睿亲王多尔衮并未犹豫太久。
大清若是亡了,他这个睿亲王便只是摆设,更遑论再谈日后争夺天子之位的野心。
“肃亲王说得不错。”
“前线之处,你我二人必须去了。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挡得住大明的兵锋。”
多尔衮的语气斩钉截铁,显然未被朝堂权势冲昏头脑。
见他这般态度,豪格也悄无声息地松了口气。
两人终于在“保大清”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
待到多尔衮与豪格离开崇政殿,他们身后各自派系的官员也陆陆续续退下。
殿中只剩下索尼与鳌拜二人。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皆都苦笑不已,心头不由得浮现出一抹怅然与期待:“若是先帝还在,我大清何至于此?”
“哪怕大明有宏图壮志,凭先帝的犀利手段,想必我大清也绝不会落得今时今日这般田地。”
这三年间,大明上下一心。
即便偶有卖国之徒,却从未出现过如大清这般激烈的内斗。
睿亲王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两派,时时刻刻提防对方壮大,甚至在与大明的战事中屡次暗中阻挠,使得大清本就艰难的处境雪上加霜。
如今对比三年前,大清各方面虽有增强,可程度实在有限;尤其在面对如日中天的大明强敌时,便更显不堪一击。
待到所有臣子全数离去,少年天子哈真才从龙椅上跃下,由身边太监搀扶着,转瞬便退回后宫。
他拉住路过的宫女嬷嬷,轻声问道:“您觉得,我大清还能撑多久?”
这话让宫女瞬间脸色煞白,“噗通”一声跪了下去,连大气都不敢喘;那嬷嬷虽也跟着跪下,心头却掠过一丝悲凉。
这位少年天子的权力,似乎只对身边这些宫女太监有用。
除此之外,宫里的侍卫多半要么是肃亲王豪格的人,要么是睿亲王多尔衮的亲信,或是其他贝勒爷的部署,与他这个天子毫无瓜葛。
三年间,哈真并非没有努力过。
曾试图暗中拉拢势力、收回权力,可当初多尔衮与豪格之所以选中他继位,正是看中他年幼、母族势力薄弱,无任何外援可依。
这般局势,让他在大清皇宫内的处境步步维艰,如履薄冰。
任何挣扎都似石沉大海。
……
前线战局,却因多尔衮与豪格率军出征有了显著稳定。
这让盛京皇城留守的阿济格、索尼、鳌拜等人暂时松了口气,得以继续维持大清王朝的基本运转。
战场上,两人分工明确:豪格曾与洪承畴有过交锋经验,便正面应对明军主力;多尔衮则专司破解明军奇策。
此前左良玉、孙传庭常以旁门手段——如夜袭粮道、散布流言让清军陷入困境,如今有多尔衮坐镇,这些问题才总算得到缓解。
为了抵御明军攻势,清军索性龟缩城中不出,还在城外修建了层层堡垒,竟将萨尔浒之战前辽东常用的“坚壁清野”之法反过来对付大明王师。
明军大营内,洪承畴见此情景,嘴角微微抽搐,不禁哑然失笑:“数年过去,大清竟还靠这老法子苟延残喘?”
孙传庭在旁见状,目中闪过一丝寒意,上前谏言:“要破解此堡垒,只需以大炮轰之。既能摧毁其防线,更能让大清军心再度涣散。
更何况,如今我大明王师压境,大清治下不知多少人早已心生归附之意。
兵者诡道也,其上上之道,在人心不在刀兵。”
洪承畴听后轻声一笑,颔首道:“言之有理,那此事便交由你前去处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