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多尔衮的手段,满蒙离心(1 / 4)
即便到了崇祯十四年,天下火器营、火炮营中最精锐的力量,依旧集中在京营之内。
朱纯臣虽只带来其中一部分,却在战场上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威力。
“哈哈哈。”
这一日,朱纯臣亲自在攻克的城墙之上插上大明龙旗,瘦削的面庞上难得露出几分豪迈,“魏国公你看,我老派勋贵不靠那些新贵,照样能在战场之上建功立业。”
他身旁,从金陵调来的魏国公徐允祯轻轻一笑,顺势恭维了几句,让朱纯臣的笑声愈发响亮。
待到笑声停歇,徐允祯才收敛起笑容,正色道:“此番我从京城而来,已得陛下口谕。这明清之战,势必要在崇祯十五年前将大清彻底覆灭,其部族也必将为我大明所同化,绝不可拖延,以免影响大明未来国运。”
朱纯臣脸上的笑意瞬间褪去,神色变得严肃,重重点头,目中满是难以言喻的兴奋与喜悦:“两年时间,足够了。”
“有祖大寿此前绘制的辽东堪舆图,只要将大清残部逼往草原腹地,再以‘包饺子’之法围歼,这不正是洪承畴的战略吗?”
话锋一转。
他却又忽然意兴阑珊:“只是这一战若胜,功劳大头恐怕轮不到咱们老派勋贵头上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相比新派勋贵,老派勋贵如今只剩京营这一处“自留地”,绝不敢冒太大风险;一旦京营受损,对老派势力而言便是灭顶之灾。
说不定连崇祯一朝都熬不过去,就要被新派勋贵彻底取代。
想到此处,朱纯臣不免唏嘘感慨。
……
此后,在大明各路良将的率领下,战线不断向前推进:大清八旗、蒙古部落或投降或败退,陷落的城池越来越多。
多尔衮与豪格此前带来的短暂稳定,旦夕之间便荡然无存。
可这两人却不愿背战败的锅。
毕竟在他们的调度下,清军局部战况已比之前好上太多。
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局部失败,依旧如重锤般砸在大清八旗与蒙古部落的心上,让其根基摇摇欲坠。
“洪承畴好手段。这大明远清侯,果然名副其实。”
多尔衮刚退回城中,便听到议事厅内豪格的破口大骂,“主战场僵持不下,便用这‘四面楚歌’之法动摇我大清根基,简直是白日做梦。”
“妄想!!!”
豪格的声音越响亮,越显露出他这位三军主将的心慌。
何为上将?
面若惊雷而心若平湖者,方可称上将。
显然。
此刻的豪格,早已乱了阵脚。
睿亲王多尔衮掀帘进入大帐时,正见豪格在帐内摔砸器物发泄怒火。
他眉头紧锁,一言不发地立在一旁,直到帐内重新恢复寂静,才缓步上前,沉声道:“如今我大清八旗,除三万人马留守盛京,其余皆在这前线四散布防。
左良玉、秦良玉、曹文诏,皆是大明上将。
这段时日,便是镶黄旗、镶白旗、正蓝旗全力以赴,也不过勉强阻击明军;咱们筑的堡垒,在大明神武大炮与其他火器的轰炸下,防御效果已大大衰减。”
他顿了顿,指尖点向帐中地图:“东面战场,如今只能龟缩固守;西面战场虽有突围之机,却早被洪承畴算到,那处是片沼泽洼地,若想渡河,大明的大炮定会立刻阻击,一旦卡在中间,反倒又是一场伤亡惨重的大败。
至于正面主战场,洪承畴更是派了孙传庭坐镇。
此人行事作风、军阀手段、领兵之能,几乎与洪承畴一脉相承,虽有突进之意,总体却四平八稳。”
“如今我大清,便如瓮中之鳖。”
“三面防线,除了退回盛京的那一面,皆如固若金汤的王八壳子,明军咬不动,咱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