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铁壁合围(2 / 3)
“明白!”
周锐心领神会。这是一场无声的心理战,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恰到好处。
与此同时,各营连的备战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营长李大牛带着队伍在山沟里反复演练伏击、阻击和转移战术。他嗓门洪亮,要求严苛:
“都给我听好了!小鬼子这次来的人多,装备好,咱们不能硬拼!要学会藏,藏得他找不着;要学会跑,跑得他追不上;等他累了、乏了,露出破绽,再冲上去狠狠咬他一口!记住团长的话,打巧仗!”
二营、三营则重点加强了村落巷战和地道战的训练。战士们利用村庄的断壁残垣,熟悉每一个可能作为掩体的角落,将家家户户的地道连通,构成复杂的地下交通网和火力点。
赵大勇亲自到几个重点村检查,钻进低矮的地道,查看通气孔、射击孔和隐蔽出口。
“地道不仅要能藏人,还要能打仗,能机动。”
赵大勇对陪同的村干部和民兵队长强调,“出入口要隐蔽,内部结构要坚固,防止鬼子放水、放毒。要多设几个出口和暗门,关键时刻能打能走。”
后勤方面,荷花带领的妇女救国会和后勤队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
她们组织妇女们夜以继日地赶制军鞋、缝补军衣,制作了大量的急救包。
荷花还带着卫生队的女兵们,上山采集草药,晾晒、研磨,配制出许多治疗外伤和常见疾病的土方药剂。
“姐妹们,前线的战士们流血牺牲,咱们在后方的,一定要保证他们受伤了有药治,饿了有粮吃!”
荷花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坚定的力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群众工作也是反扫荡准备的重中之重。牛剑锋政委亲自带队,深入各个村庄,召开群众大会,揭露日军扫荡的残酷性和必然性,动员群众空舍清野,疏散老弱妇孺到更深山的亲戚家或预先找好的隐蔽点。
根据地的老百姓早已与八路军血肉相连,他们深知鬼子来了的后果,因此尽管不舍家园,还是积极配合,扶老携幼,牵着牲口,带着仅有的口粮和细软,开始了艰难的转移。
整个冀中根据地,表面上似乎平静依旧,但地下却涌动着紧张的暗流。独立团和根据地军民,正在争分夺秒地编织一张巨大的防御与反击之网。
十几天后的一个深夜,团部电台终于收到了来自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神秘电波。译电员将译出的电文迅速送到赵大勇手中。
电文内容很简短,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杀气:
“‘灰雀’:近期将有重大军事行动,你部需保持静默,确保自身安全,待行动开始后,按预定计划提供敌军指挥部位置及兵力调动情报。”
赵大勇看着电文,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果然来了。冈村宁次这是要动手了。”
他立刻召集周锐和牛剑锋,“回电:‘悉知,已做好准备,静候指令。’”
这封简短的回电,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将在不久后,激起滔天巨浪。
而独立团和根据地军民,已经绷紧了弦,利刃出鞘,只待风暴来临。
时间一天天过去,进入四月后,根据地周边的敌情明显变得异常。日军的小股侦察部队活动频繁,飞机临空侦察的次数也大大增加。边缘区的炮楼上,日军和伪军的数量似乎在悄然增加。
赵大勇站在团部了望哨,举着望远镜久久凝视着远方公路线上扬起的尘土。他知道,那不是普通的车队,那是战争车轮碾过的痕迹。
“通知各部队,按第一号预案,进入预定阵地!反扫荡作战,现在开始!”
赵大勇放下望远镜,声音沉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