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报复(1 / 2)

加入书签

她在联名系列中融合了传统苏绣技法与现代剪裁理念。

整个创作过程都有完整记录。

这种深度原创的作品,怎么可能剽窃?

更让她愤怒的是,有人匿名举报她侵权。

还附上了几张外国某个冷门品牌服装图。

那些款式老旧,与她即将布的系列虽然在轮廓上有几分相似。

但材质、结构、工艺完全不是一回事。

稍有专业常识的人都能看出区别。

可主办方却被这种低级手段搅乱了流程。

这么大的敌意,背后显然有预谋。

周淑芬坐在电脑前,脑子快运转。

迅排查可能的对手和竞争者。

最终,那个名字毫无悬念地蹦了出来。

程雨露。

曾经的同学,如今的同行。

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却屡次使绊子。

她又仔细对比了那家品牌的设计草图,越看越熟悉。

她记得上次比赛时看过程雨露的手稿。

构图平平,配色保守,整体风格缺乏辨识度。

可偏偏就在几个关键部位,出现了本不该属于对方设计逻辑的细节。

领口的拼接方式、袖口的开衩角度。

甚至连缝线的走向都与她的未公开稿如出一辙。

当时她只是皱了皱眉,以为是巧合。

虽然那人本身风格一般。

但那次剽窃她的作品时做了改动,仍漏出了一些原本的痕迹。

程雨露显然也知道直接照搬风险太大。

所以特意在版型上做了轻微调整。

可她忽略了一点,真正原创的设计思维是藏不住的。

周淑芬越看心越沉。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借鉴。

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复制与转卖。

她的创意,被别人披上了洋品牌的外衣。

再以“国际新锐设计”

之名推向市场。

周淑芬关掉邮件,眉头紧锁。

她知道现在情绪化回应只会打草惊蛇,必须先搞清楚背后的完整链条。

她没急着回应。

而是准备上网查查外面到底什么情况。

这不仅仅关乎一场风波,更可能影响她未来几年的品牌布局。

她熟练地点进常用的几个国际时尚资讯平台,重点搜索那个国外品牌的官方动态。

很快,她找到了那个国外品牌的官方论坛。

页最新布的正是这次争议系列的作品集。

高清大图一张张滑动过去,评论区热度极高。

不少专业买手和设计师都在热烈讨论这个“突破性转型”

之前那家的设计一直很稳定,风格统一。

可这次推出的新系列,明显不是原来的路子。

这和他们以往温润的调性完全割裂。

更关键的是,在特定圈子里这系列反响极好。

一些知名博主已经开始预测这一系列将在下季度时装周掀起波澜。

而且布时间比她的公开设计早了整整三天。

这一点尤为致命。

在知识产权争议中,时间戳往往是最有力的证据。

如果对方抢先布了类似作品。

即便她是真正的原创者,也很难在舆论上占据主动。

盯着那个时间戳,周淑芬冷笑了一声。

时间把握得真准啊,算盘打得叮当响。

她关掉网页,已经在心里开始盘算对策。

她没有慌乱,也没有冲动。

多年的行业经验教会她,危机中最忌急于反击。

她需要证据链,需要第三方见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