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海盗窝(3 / 5)

加入书签

谈建却说此时私铸当十钱过于明显,而且四海银行此时又在风口处,易被抓包。反正是自己手头有铜矿,还可以从南洋那里进口便宜的铜料,不如趁这个机会,多铸些市上紧缺的通宝钱,不仅可以放心地投放,还可以帮助百姓挽回些损失。

一开始,胡衍也没在意这个提议,一是他熟悉自己这位把兄弟的脾气,多少保留了几分秦刚的傻气,二则四海银行还是谈建在主持,他坚持要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但是,随着四海银行从两浙那里调来的通宝钱越来越多,其数量远远超过处州铜矿的产量,那就说明谈建所称的南洋购回的铜料数量极其巨大。当时他在协助秦刚进行交趾之战的后勤安排时,曾经听说过麻逸那里的铜矿勘探工作,只是当时没留心,事后此事便被谈建接手过去,他开始怀疑那里的铜矿含量巨大,只是谈建对此完全否认,只说从各个岛国上搜罗而来,也许就这么多的量用完也就没有了。

关键在于,宁愿私铸通宝钱,不愿去铸当十钱,这是妥妥的自伤其利、却帮助百姓甚大的举动,带有浓浓的秦刚风格。但是当他用这一点去质问时,谈建却立即坦承这个想法就是源自于当初大哥给他们的教导,并反问胡衍不这么觉得吗?

胡衍表面上只能点头承认,但是他的内心依旧还是极为不安,只是感觉行为风格,谈建的确可以去模仿,但是要说到作出如此决策的魄力,却远远不是谈建所能做得出的!

此事过去不久,京中又传出了关于元符太子的传闻。

本来,除了亲自对秦刚与赵茂下手的胡衍,其他人都只知道元符太子与秦刚同时失踪的。只要一日不见到两人的尸首,就一定会有人幻想着太子会在某处突然出现,继而挑战或质疑当今那位天子位置的合法性。

所以,像这类的传言,自崇宁元年开始,差不多三四个月都会出现一次,最终都因查无实据而慢慢消亡。时间一长,大家也开始对这类传言都无感了。

但是,这一次的传言却令胡衍十分地紧张,因为它的出处来源于经常跑海路生意的海商。

跑海路的商人,除非只是固定走北线的高丽与倭国。只要跑南线,就必须绕不开流求。此时的中原地区,只知道流求是大海东南处的一个重要补给转售港。据说那处海岛上有凶恶的吃人土着、还有遍地的毒蛇与猛兽,但是它所处的位置却十分合适。所以海商们就集资向当地土着人买下了一处适合的地方,修建了可以中转交易与补给淡水食物的海港。

这样的话,所有往南的航线,包括由南向北的航线,便可以在这里得到了最佳的停靠休整,而且来来往往的商船,也可以在这里进行转售交易。

只是,出于与流求土着的协议、包括对岛上可怕环境的畏惧,所有的商人都遵循着一条铁律:除了港口区域,绝对不允许上岸的船员离开码头。事实上,这几年来,凡是离开码头的人也都无一例外地人间消失,直到最后,再也无人敢于尝试。

而为了保障南北海路的通畅,预防与反抗沿途海盗的打劫,有一些较大的海商,便就以流求港为基地,雇佣并收买了一些愿意过稳定日子的海盗,成立了流求水师,他们只负责保护沿途海商的安全,便就是中原所能知道的流求水师的情况。

而知道流求部分内情的胡衍,虽然因为先前自己不曾留意,而无法知道岛内的具体情况,但是他却知道:秦刚从两浙路、福建路以及后来的辽东地区迁过去了至少二十万的流民,也知道流求岛内先后过去了林剑、李峰、宫十二以及秦观等人,更是知道流求水师的实力以及最终在南洋海战中起到的相应作用。

关于流求岛之所以会执行如此严格的对外信息封锁政策,胡衍在之前听秦刚讲过,说是想要在那里建设一个重要的基地,以应对未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