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开府在杭州(2 / 5)
,最关键的是,这大宋的官家、天下的共主、大内皇宫里的主人,还是他赵佶,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甚至赵佶还觉得,册封吴王赵茂为皇太子,却是顺便解决了他眼下在后宫的大麻烦:
赵佶在十七岁时就娶了德州刺史王藻之女为正妻端王妃。在他即位后,只能依例册封其为皇后。但是王皇后相貌平平,生性俭约,又不会取悦于他,所以虽为正宫,并不得宠,由此影响到她所生的长子赵亶一直不得赵佶的喜欢。
而赵佶最宠爱的当属向太后赐给他的郑氏与王氏,她俩在他继位之后,从才人一路封至仅次于皇后的贵妃。郑贵妃为他生了次子赵柽,但不幸夭折。而王贵妃之后却接连为他诞下三个儿子,尤其是三子赵楷,自小聪明伶俐,与他极似,深得赵佶的喜爱。
可问题却摆在眼前,赵亶虽然木讷,但他是皇后所生,又是长子。赵佶却是开始对未来的太子之选有点担心起来。
现在正好因为出了赵茂一事,让他暂领皇太子之位,这是国事考虑,是为了平定朝野甚至是北方邻居的口实,正好也让赵茂来做这个众矢之的。
反正赵佶自认为自己正值壮年,又没父兄那样的病体,无论是赵茂、还是赵亶、赵楷,眼下都还在年幼阶段,将来的时间很长,足够他从长计议,重新布局并慢慢改变。
京城里的赵佶,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眼光,他的所有智慧与精力都还放在了后宫里的闺闱相争以及花鸟鱼虫、琴棋书画的追求之上。只要天下太平,他又能纵情享乐、忘情艺术之中也就满足了。
正月过后,这个冬天一直住在杭州的章惇却病倒了。
虽然秦刚之前就曾提醒过要他注意自己的身体,之后还特意安排邹放去了一趟湖州,为他把脉,并诊出了气虚亏血以及肝胆湿热等诸多病症。邹放还专门和其子章援交待过,章惇年纪虽大,但这些病症只要细心调养,便不足为惧,不过若要是忽视放任的话,则极易伤及心肺。
在湖州时,章援自是谨遵医嘱,尽心侍奉汤药。
但是章惇之后来到杭州,亲眼见到了太子,一时心潮澎湃,屡对儿子章援说,自己感觉像是回到了年轻之时。而且此时靖难事业刚起,正是他报答先帝的时机,因此他如打了鸡血一般,恨不得天天都在太子行宫与经略安抚司两边出入,不论是各地州县的人员、还是边境防务布置,事无巨细,都要参与处理。
甚至有人还跑到吕惠卿跟前提醒:这个章子厚是不是想要对他的地位取而代之?
吕惠卿却是一反常态地喝斥了这种报告,还要求手下人一定要听多从章惇的意见,不得有违。这倒不是他的孤傲、自负的个性有所变化,而是身为同龄人,甚至他还年长了章惇三岁,此时却是十分敏锐地发觉出对方身体的实际异样,更是十分清楚政治人物在这一刻想要争分夺秒多做些事情的念头与执拗。
终于,就在赵佶同意了东南和解所有条件的第二天,章惇病倒了。
秦刚在江宁府与高俅签署完所有的条约文本之后,要赶回杭州用太子印玺,一得听说,便急急地赶到了章惇住处。
“邹神医的医嘱为何不听?他开的药方为何不按时进服?”秦刚一见面就大声责问此时守在外面的章援,却顾不上对方要比他还要年长许多的事实。
“是徐之来了吗?快进来吧!”屋内传来了章惇苍老的声音。
秦刚连忙进去,屋内此时还有吕惠卿正陪坐在一旁。
病榻上的章惇确实形容枯槁,精神萎靡,只是看到了秦刚之后才略略多了一点喜色。
“徐之莫要责备他们,老夫早是知天命、也知己命之人,按理说本活不到今天。只是老天见怜,能在有生之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