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开府在杭州(4 / 5)

加入书签

简拔臣于布衣,又屡屡破格擢用,其恩之重,臣粉身难报。方才犹豫,乃是不知何因竟引得大涤翁能有此问?况且我士人报效朝廷,当得应以横渠先生之言为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何敢忽视百姓之苦?”

章惇见其说得极其诚恳,一时竟也无从判断,但在闭上双眼数息之后,再睁开道:“吉甫说你远胜魏武之才干,老夫却更希望你能有魏武之风范。”

秦刚一下子听明白了,在他来之前,吕惠卿定然是与章惇谈到了对他的评价,并且直接拿他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相提并论,而章惇也是认同这一评价,在肯定他具有曹操那样的政治谋略与乱世枭雄才干的同时,提醒他也能做到曹操始终遵循着的君臣底线,纵使不可阻挡的曹魏代汉之事,也只是留给了身死之后的儿子们去折腾。

这倒让此时的秦刚一时难以完全解释,因为这章惇的才智再高,他对政治权力结构的理解,也难以跳出此时封建王朝家国一体的基本认知。

秦刚当然不会像吕惠卿想的那样,会直接去走“废立”甚至“篡位”之路,但是他同样也不会如章惇所想的那样,抱定一个赵姓官家便从一而终。因为他既无法预判:赵茂在长大之后,会不会如历史的怪圈那样,走回赵佶的老路。同样更是担忧,这赵家子孙中无法避免出现的昏庸的赵构、无耻的赵昀、弱智的赵禥等人,之后又如何面对?

只是,这些想法,若是没有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没有办法与章惇这样的传统的士大夫老臣讲解清楚的。

所以,秦刚决定用最简单的方式直接回应:“好!我答应你!”

听了秦刚如此坚定的回答,章惇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躺在那里,长长了出一口气后悠悠说道:“徐之你未及而立之年,却已是枢密直学士、太子少师,又封开国伯。如此之成就,凡我朝立国以来之罕见!假以时日,恐是封王拜相,也必是囊中之物。老夫老矣,偶不久于人世,但今日能得秦少师亲口之诺,便也死而无憾也!”

秦刚正待出言宽慰于他,却被章惇伸手示意阻止,他喘了两口气后道:“老夫与那吕吉甫也算是分合争斗了大半辈子,他之行事原则更为乖张偏激。若是光论及谈吐,恐怕他会比老夫之言更易入耳、更贴心意,但实则却是他更加在意自己的目的而已!”

秦刚却是听得出章惇的提醒是为他考虑,心里很为感动,并恭敬地说道:“学生记住了!”

“吉甫有大才,又有旧臣威望,东南几路的稳定,缺他不可!然亦需防其居功自傲、尾大不掉!且如老夫先前在湖州所言,他的亲情家眷是其短板。这次江南张怀素谋反一案,其中牵涉其子吕渊,幸好之前已被徐之安排前往流求,方才逃过一劫。此便是吕吉甫欠你之情,更是日后你可把控其之要点,切记切记!”章惇此言,却是用心良苦。

秦刚自然是听了进去,再好言相劝让其尽快休息,勿再挂念太多。

四日之后,章惇在杭州住处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太子赵茂亲往祭奠,并向赵佶请奏,恢复其特进及申国公封号,赵佶皆应允。

因为东南局面的顺利平复,以及与朝廷和解的条件的意外达成,原本只是在两浙路杭州暂居的赵茂,便要在杭州正式开府,并与流求已经实施的三院一会相融,共同管理整个东南七路。

所以,流求的执政院与监察院将正式迁来杭州,而军事院考虑到调度方便迁至明州。

而现在的大议会在大秦府降为流求议会,并开始在其他六路先行推行,待均组建完毕后,同样会在杭州组建七路大议会。

京东东路原本就有保乡会的良好基础,直接由其转化为议会,则毫无障碍,而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