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问题(1 / 3)
听到这里时,织和式都明白了。
名为两仪式之人究竟是为何会在那一场战斗中输给叫做间桐池的魔术师了。
那一刀的的确确已经斩断那几道蛛丝的死线。
也确确实实的将其作为束缚、坚固、锋锐的物理系统给破坏的一干二净。
按理来说,那些东西是已经不能够再使用的废弃物品。
是不能够被重新调用的东西。
这一观点在两仪式之前的行动中,已经被刻入到她的本能里——
只要砍到死线了,就不用再管了。
“未来是变化的。”
是啊,如果被砍到死线的系统正好处于一个变化的叠加状态时,那会怎么样呢?
那个位置的死线真的就是这个系统的死线吗?
间桐池在蛛网的布置上的确是提前掺了东西的。
那与其说是用来束缚住敌人的拌线,不如说是另一个魔术的启动仪式。
蛛网内部流通的魔力,并不只是让其更加坚韧、耐磨。
而是让蛛网在物理层面上的“束缚”“阻拦”特性上,叠加了一个神秘层面上的“启动”特性。
两种状态叠加与交织,使其形成了一种处于“箱庭中的猫”的概念。
也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的猫”。
“束缚”和“启动”就是“猫”的生死两面。
也就是未来会发生的两种情景之一。
而两仪式的直死之魔眼的能力,正是处于现在而终结未来。
而直死魔眼的发动条件,便是两仪式能够清楚的理解那一系统是否能够崩坏。
也就是她觉得能杀的死的东西,才能让她看到死线。
当蛛网被两仪式察觉到之时,物理层面上的“束缚”这一系统,将被她优先理解。
所以看到的死线,便是关于“束缚”的未来终结。
在匕首挥砍上去之后。
死之线断裂,蛛网关于“束缚”这一机能的未来便被全部斩断,这一概念也被杀死。
那么相对的,不知打开盒子是生是死的猫,在其一种未来被彻底剥离的情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