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抓俘(2 / 3)

加入书签

重,成功渡江的仅万余人而已。

这还是赵布泰坚守潞江渡,拼命接应溃兵的结果。

还好大部分满洲八旗士兵都救了回来,否则多尼非难过得跳江自尽不可。

无论哪一旗,只要是满八旗都是旗主的心头肉。如果都折在对岸的话,就算是多尼这样显赫的郡王身份,恐怕也难以顶住各大旗主的怒火。

“三万大军,三万大军啊……”

年轻的信郡王多尼从来没经历过这样的挫败。每当想到还有部分满八旗没有接回来,他的心就在滴血。

年纪稍长的赵布泰经过几天的自我调节,基本从失败情绪中走了出来,向多尼提出中肯提议。

“王爷,咱们该退兵了。”

“残明未灭,永历未灭,我等怎么能退兵?”多尼握紧拳头,狠狠地捶着桌面,恼恨道。

“可这样对峙下去,也不是办法。”

赵布泰提醒多尼,两万大军守住渡口不难,实在不够,永昌府城还有一万守备军可以调用。

但随军粮草大部分都失陷在对岸。三万人三万张嘴,所需粮草都得从昆明千里转运,这麻烦就大了。

更令人担心的,自从明军在磨盘山大胜,散落在滇西南各处的明军残部得到消息,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比如说溃逃到顺宁府的邹自贵、马得鸣等,战前对招降的态度已经非常松动。

磨盘山一战后,得到消息的邹自贵马上表示对投降问题不予考虑。

再派使者去劝降时,邹自贵还指着使者的鼻子痛骂了一顿,说自己是大明的忠臣,绝不会做背主投降的走狗。

多尼气得差点想带兵讨伐,好不容易才被赵布泰拦了下来。

还有一直躲在山里收拢旧部的白文选,昨天已开始在永平一带袭扰清军的补给队,再次重挫清军所剩不多的士气。

还有云龙州的李如碧,手里还有成建制的部队。万一他从云龙州出南下,和白文选合营,就有可能突袭永平,截断大军退回昆明的唯一道路。

如此一来,永昌府的三万多清军就彻底成为瓮中之鳖了。

吴三桂坐在下首,静静地听着两个年轻人讨论。

三万大军沦陷,他作为三军统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才能平息北京的怒火,是他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部队安全带回昆明,这样才能稍稍弥补自己所犯下的过错。

“他们抓俘虏也快抓得差不多了吧,”吴三桂在心里重新又估算了一下,“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撤军吧,所有罪责由老夫一人承担。”

吴三桂缓缓站起身,向着北京方向缓缓遥拜,然后坚定地向多尼、赵布泰二人接着说道:“我们在昆明还有十万大军。今年冬天,最迟明春,我们一定可以再打回来。”

多、赵二人被他包揽责任的无私精神所感动,一致同意撤兵,回师昆明。

他们花了几天的时间,悄悄地把部队分批撤回永昌府城。

在永昌府城,他们开始实行彻底的三光政策。

他们杀光了所有能找到的老幼妇孺,强迫青壮入伍充当辅兵,运输辎重。他们还烧毁了府衙、府学、仓库和大量民房屋舍,填平了所有能找到的水井。

总而言之,所有军民设施,只要能摧毁的,都一律摧毁。如果不是因为时间仓促,他们甚至想把城墙都给扒了。

来的时候,吴三桂觉得自己永镇云南已有七八分把握,没有把事情做绝。

他把永昌视为自己的领地,把永昌的老百姓视为自己的财产,所以做得还不算太过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