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战略(2 / 3)
军千总,率领其余六人,正式成为朱由榔的贴身亲兵。
终于拥有可靠的亲兵队,朱由榔喜不自禁,暗叹真是不容易。
……
又过了十几天,散落在滇西南各州府的明军残部也有了消息,陆续派使者来到永昌城,和李定国重新取得联系。
分别有陇川祁三升部、丽江府马宝部、元江府贺九仪部、孟链司廖鱼部等。
附近的李如碧和邹自贵还亲自到永昌请罪,表示没有及时策应反击,贻误了战机,请求晋王和皇帝原谅。
李定国大胜之下,心情一直很好,并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
大家都到齐后,李定国主持新一轮战略会议,朱由榔打破惯例,列席旁听。
会议上,各部将领和代表都介绍了本部队的详细情况。
除永昌外,目前实力最强的是元江、临安府一带的贺九仪、李承爵部。
贺九仪原本驻扎在广西南宁府,接到李定国勤王命令,他立即率部从镇安、元江方向绕道返回。
由于道路实在太难走,回到云南时,昆明已经沦陷,他只能率部在元江、临安府一带休整,静观其变。
炎遮河战败的李承爵,当时也在临安府收拢旧部,于是两家合营,目前共有一万多可战之兵。
顺宁府的邹自贵、马得鸣部实力稍弱,手里有四五千士兵。顺宁府在永昌府东南,府城凤庆县和云县一起,扼守着永昌出昆明的另一条道路。
这条路比永平道难走,但有他们在,永昌不用分兵驻守,防御压力减轻了不少。
淮国公马宝、马惟兴、刘镇国、高启隆等本都是统兵大将,只因七星关战役、北盘江战役接连战败,部曲大多走散,损失非常惨重。
他们的残破部队合在一起也只有四五千,不得不在鹤庆、丽江一带艰难维持。
阳武伯廖鱼则一直撤到了孟链、车里一带,才总算站稳了脚跟。
那里群山万壑、层峦叠嶂,根本没什么粮食产出,看似在大后方,过得倒比永昌还要艰苦一些。
听完汇报的李定国思考良久,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
北路由高文贵、王玺率领部分精锐移师永平,和白文选合营,进一步加强永平卫,威胁玉龙关,牵制清军主力,让吴三桂不敢轻易窥视鹤庆、丽江。
李定国让使者转告马宝,万一吴三桂真的愚蠢到率大军深入丽江,他们可以走小路转移到云龙州。
永平卫和云龙州有官道相连,支援方便,非常安全。
如果吴三桂敢追进丽江,他就强袭大理,把清军全部堵死在丽江。
南路方面,命贺九仪从元江出兵进驻景东,和顺宁府连成一片,形成犄角之势,两面威胁楚雄府的定边县。
如果能打下定边最好,这样大理就处在了永平、鹤庆、定边的三面包围之下,吴三桂无论想打哪边,都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整体来看,整个滇西南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环形防御圈,把大理、楚雄、昆明等州府围在中间。
只可惜云南精华八成在昆明,一成在大理,是其他州府所不能比的。
数月来,一想起昆明滇池边的万顷良田,李定国的心就像被刀割一般,痛惜不已。
李定国考虑过乘胜反攻昆明,至少也先攻下大理、楚雄这两个通往昆明的门户。
可惜之前几十万石粮食都屯在昆明,被吴三桂缴获,现在粮饷非常吃紧。
没有充足的粮草,明军不可能连续战略进攻,所以他只能做出这个被动防御的部署。
“春耕时节快要到了,大家还得先想办法种地啊!”李定国无奈地感慨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