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归附(2 / 3)

加入书签

日增加到两顿,每顿半碗。表现特别优秀的俘虏队,还能获得一些咸鱼、咸菜之类的小菜。

在食物的激励下,妙当很快就变成一个大工地,里里外外干得热火朝天。

孟拱、孟密以及木邦的大小土司们一直在观望,看到明军半年内连续打了几场大胜仗,都觉得大明朝武德充沛依旧,隐约有中兴之象,至少在西南站稳脚跟没有问题。

他们或派出子侄作为使者,或亲自来到妙当,拿出神宗、英宗,甚至成祖授发的印信,表示从来没有忘记过大明臣子的身份,愿意重新归附朝廷。

这么多年来一直屈服外邦,身在曹营心在明的日子过得太苦了,请皇帝千万不要拒绝。

朱由榔以君臣之礼接见了这些土司头领和使者,言辞中透露出赞许之情,盛赞他们识大体,顾大局。

看到驻扎在妙当的明军兵强马壮,孟密宣抚使更进一步,提出让朝廷派出官吏,接手当地的宝井。缅军撤退后,缅廷官吏连夜逃跑,现在没有人在井边上收税,他觉得心里很不踏实。

孟密原只是安抚司,归木邦宣慰司管辖,在万历三十三年之前,一直是云南最大的玉石产区。

当时的万历皇帝还专门派出镇守太监,驻扎在当地收税,为京师搜集用以进贡的珍品。

孟密土司靠挖宝石,获得巨大利润,实力不断增强,逐渐超过了木邦宣慰司。后来万历皇帝下诏,将孟密升级为宣抚司,正式成为独立的小王国。

孟密既然已经决定归附,对明廷如何向他们征收宝石税的问题,特别关心。

“哦?缅王以前是怎么定的?”

“回禀陛下,挖出的普通宝石缅王拿走三成,我们留七成,”孟密土司表现得非常顺从,又道:“当然,如果挖出了珍品,他们是要直接没收的。”

朱由榔觉得对方的话不尽不实,肯定有所虚报。

缅王会那么仁慈,只收三成的税?他估计缅廷至少也要收六成,品相特别好的宝石直接没收是应有之义,如果一直挖不到珍品,说不定还要加征。

他想了一阵,决定同意延续对方所说的税率,只收三成。

和其他土司的谈话也大同小异,头领们除了希望朝廷在这里维持军事存在,所关心的都是税赋的问题。

朱由榔慷慨表示,保护臣民安全,是朝廷不可推卸的责任。三宣六慰本来就是大明的领地,保卫疆土,是军队的天职,明军是不会撤退的。

不信的话,去妙当的工地看看,朝廷如此大兴土木,修筑防御工事,像要走的样子吗?

税赋方面也不用担心,珠宝、玉石、柚木、布匹等特产,都按以前的比例收税,甚至更低。

但所有货物必须运到蛮莫或者妙当,向商人出售。朝廷不收实物,只按售价收取税金或者等价粮食。

白文选对这个规定有点不理解,柚木就算了,必须通过伊洛瓦底江水运,无论是商贩还是土司,都难以逃税。玉石这种单价高,体积小的东西,根本没办法限制。

土司们随便派一个人就能将几十斤玉石偷偷带到阿瓦售卖,这个规定肯定无法彻底实施。

“水至清则无鱼,有些人一定要逃税也无妨,太过份的土司教训一下就是。”

朱由榔对此很看得开,派几个太监去看着宝井就能高枕无忧了?没那么简单。

这个时代不可能做到百分百征税,大体能过得去就很不错了。

只要大部分宝石能造册登记,并在妙当售卖,就能基本达到控制土司的目标。当宝石商人逐渐被吸引到这里集中采购,妙当就会逐步变成一个宝石集散中心。

土司们慢慢会发现,与其跨越重重险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