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超大买卖(二合一)(2 / 4)
p> 董学礼没好气道:“危言耸听。贵州缺盐缺到士卒都没盐可吃了?真是瞎扯。”
“未必啊!你们不知道,我们还能从山东、山西多少拿点接济。我们不给,贵州是一点都没有。除非……平西王去找白文选买私盐。”
刘兆麒告诉众人,贵州没有盐运司,素来不产盐——不是少,是连一丁点都不产。自从明初设立贵州布政使司以来,贵州从没在本地熬晒过一斤盐,百姓所需只能从云南、四川等产盐省份获得。
贵州既不靠海,也从来没发现过任何盐池、盐井或者其他盐矿,可以说,自古以来那里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贫盐之地,看不到一丝转变的希望。
所以,其他东西吴三桂或许不是很缺,盐却肯定非常缺,而且缺到就快把他逼疯的地步。
由此推论,如果不能满足盐方面的要求,黔军入楚抢盐的可能性非常大,几乎板上钉钉。
“那……他还可以找广西买嘛,”董学礼不服气道,“广西靠海,总会自己晒一些吧?前些天,我们不是还吃了几包广西盐来着?”
说着,董学礼转向张勇问道:“对吧,我还分给你们一包,封条上盖的就是广西官印。”
“广西不靠海,没法自己晒盐。本抚早就发公文问过,孙延龄说他自己也不富裕,只能接济我们一千担……如果他们有多余的,恐怕是买了广东私盐之故。”
这下子,连一向反对谈判的张勇都愣住了。说来说去,自己恐怕早已吃上广东私盐还不自知。
想到这里,张勇忽然大喝一声:“来人,把昨天开封的那包盐抬上来。”
门外值守的几个甘陕兵丁满脑子迷糊,猜不到大半夜抬一包盐上大堂干什么,难道几位大人雅兴大发?
“大人,只要盐巴吗?要不要小的宰只羊,再准备一些酒水果蔬?”
张勇哭笑不得,骂到:“他妈的,你当我们要烤全羊呢?整包抬上来,就要贴着广西封条那包。”
兵丁们连滚带爬找到伙房,不到一刻钟即将那一大包广西盐呈到众人面前。
张勇抓了一把看了半天,又松开手指任由盐粒从手指缝隙流下,表情越来越严肃。
刘兆麒看了一会儿,又长叹一声道:“没错了,这是广东私盐。”
张勇点点头,回到座位不再说话。
董学礼问道:“这盐有什么出奇,你们还能看出东南西北来?”
刘兆麒点点头,将海、池、井等几种常见食盐的区别粗略介绍了一遍。
甘陕、山西出产的池盐由大风劲吹而得,大多成颗粒状,所以又被称为“颗盐”;海水煎炼出来的海盐比较细碎,品相相对较好;而四川煮卤所得的井盐洁白无瑕,品相最佳。
即使同为海盐,因产地和制盐方法不同,成盐的品相和味道也大不相同。
比如说扬州、淮安一带出产的盐,又重又黑,其他地方出产的盐则又轻又白。淮扬盐场的盐一升重约十两,而广东、浙江、长芦盐场的盐就只有六、七两重。
这包明显就是海盐,只要对食盐品相有了解的人都能分辨得出来,十有八九不会错。
孙延龄贴老婆孔四贞的福才接掌广西,在此之前从没当过地方官,也许他也没想过这个问题,所以才往湖广随便拨了一千担私盐——如果不是贺珍提出走私川盐,也没有人会去细看。
董学礼不服气道:“广西不靠海,山东总靠海吧?也许孙延龄把朝廷分给广西的山东盐转送给我们呢?”
刘兆麒道:“山东盐和此盐绝不相同,还有,你见过不掺砂子的官盐吗?”
“我……我又不是厨子,管这个干嘛。”
董学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