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长臂管辖(2 / 2)
下,前几日清明,学生冒昧上纯德山遥遥祭拜,请陛下恕罪。”
听到这一番话,朱由榔的眉头松了一些,暗赞这个周培公当真是个谈判方面的人才。
原来嘉靖皇帝没登大宝之前是受封安陆府的兴王,府邸就在襄阳背后的钟祥。
嘉靖之后,历代皇帝除隆武帝外,都是朱厚熜的直系子孙。所以纯德山上安葬第一代兴王的显陵地位很高,仅次于凤阳皇陵、南京孝陵,算是朱由榔这一系的“祖坟”。
虽然按照大明规矩,非皇室宗亲不能进皇陵祭拜,不过却不禁民间遥拜,这也是京城和南京丢失后,沦陷子民对大明表达眷恋的一种方式。
周培公上来就提皇陵的事,显然做足了准备,以成本极低的方式获得对手好感,以便在谈判中争取最大利益。作为一个没有经商经验的年轻读书人,周培公今天的表现可以说很不简单。
朱由榔点头表示嘉许,又问道:“纯德山那边怎么样?”
“回禀陛下,学生遥遥看去,只见青山巍峨,草木葱郁,碑石亭林并无残缺破损,想来守陵人还是尽心办事的,请陛下放心。”
“很好,你有心了,朕暂且记下。朕之前提的条件,你们都想好了?”
周培公见自己的小伎俩似乎得逞,心中有些窃喜,朗声道:“都想好了。正如陛下所说,我方确实应当负责转运。学生会亲自安排船只,将九万担粮食送到夷陵上游五十里的石牌村,如此双方可以避免很多误会。”
“如此甚好,明天送十三万两银子过来吧,我军见到银子就后撤五十里。”
周培公一听有点傻眼,他本来还想说从襄阳到重庆的运费为每担十两,如今清军负责一半路途,那么运费应该折价为五两。
照这个思路,每天应付的银子为一万五千两,怎么突然就变成十三万了呢?
近十倍的差距让他大吃一惊,顾不得运费折半的事,他连忙分辨道:“陛下恕罪,学生有一事不明。运费每担十两,三千石粮食就是三万两。这十三万两之说从何而来?”
朱由榔哈哈大笑,指着贺珍道:“你们都谈好了对吧。贺将军跟朕说过,川盐折价卖给你们,是为了湖广老百姓能吃得起,没错吧?”
“这……确实没错。”
周培公一边答着,渐渐觉得情况有些不对。他战战兢兢又问道:“这和十三万两有什么关系呢?”
“太有关系了,”朱由榔指着贵州的方向露出笑容,“朕听说吴三桂最近也很缺盐,应该问你们要了吧?”
一瞬间,周培公的前心后背都被冷汗浸透。
襄阳那几个人之所以敢让周培公来讨价还价,就是觉得明方不知道吴三桂的态度。
周培公亦十分尽力,来之前做了许多准备,甚至对着镜子演练了一番,做好了“玉石俱焚”的表演。
如今看来,对方似乎早就看透湖广的所有底牌。
他忍不住在心里暗想:“他……既然他早就知道湖广没有退路,为什么还要卖盐。等到吴三桂举旗造反,他再率部掩杀过来不是更好吗?”
周培公支支吾吾道:“是……是是。贵州的辎重补给一向从湖广转运……”
朱由榔冷哼一声,义正词严地警告道:“朕与吴三桂不共戴天,朕的盐自然不能给他吃。为了保证湖广老百姓能吃上便宜的川盐,朕要加收十万两保证金。如果让朕发现你们给贵州送盐,哼哼,这十万两朕就没收了。当然,如果你们守规矩,十万两自然如数退还。怎么样,是不是很公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