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看重原因,压轴之人……(2 / 4)

加入书签

是指神经外科。”孟德昌又问。

“没有。”沈默再摇头。

“那你们那个张主任也没有”

“六七年前张主任也做过几例,但效果不好,所以中间就停了。”

“哦—.原来如此—”

孟德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已然对沈默在这30例穿刺活检里的具体作用,有了清晰的判断,对沈默的评价又悄然高了几分。

了不得啊—

可惜了—

而且他的脑海中还快速闪过许多念头:“姜果然还是老的辣——不愧是我熟悉的张正平,走一步看三步。”

事实上,颅脑穿刺固然厉害,但適用性有限,许多大医院其实都愿意採用更直接的方法一一开颅。

毕竟,不少颅脑肿瘤即便没有病理学诊断,也能进行对应治疗。

而沈默的厉害之处,一来在於他超强的影像学判读能力。

二来,更在於他那惊人的空间感知力和三维重建能力一一这些才是张正平真正看重的天赋!

打个比方,电影里经常有“红外线闯关”的紧张桥段。

男主角不得不在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红外线”中巧妙避开重重阻碍,最终抵达目的地。

而颅脑穿刺的难度......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甚至更为复杂和危险!

ct和ri固然可以把大部分的神经和血管显示在平面图像上。

但显示在平面上,就能毫髮无伤地穿过去吗

可不要太难了!

影像图像是平面的,真实的颅脑却是三维立体的,是动態变化的,是瞬息万变的,是每一秒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

“当年在医院的时候,怎么没发现呢—还好还好,现在也不晚,这么好的苗子,差点就埋没了.....

诸多想法在孟德昌脑海中一闪而过,他忍不住在心底喃喃自语,眼神里闪过一丝惋惜。

但他一想到自己今天带来的那个女学生,这些想法瞬间又烟消云散,似乎变得无关紧要了。

邓红先眼前一亮,她也想到了这些点,见孟德昌突兀止住了问答,便笑著接过话茬:“小沈啊,你的天赋確实很好。”

“我今年虽然没有博士名额,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个承诺,只要你考过在职博的统考分数线,明年,我一定给你留一个中山医的博士名额。”

“中山医在医学界的地位,那可是有目共睹的,能来这里深造,对你的未来发展,绝对是如虎添翼。”

此言一出,台下瞬间炸开了锅,一片譁然。

“中山医的博士”

“这也太诱人了吧!”

“可是这不就是一个穿刺活检吗虽然是脑子的,但也不至於给出这么丰厚的条件吧...

“你懂什么,没看人家还发了篇《d》么,说明他不仅技术好,科研能力也丝毫不逊色!”

“.—”张正平脸色又是一黑,心里骂了句娘,直说这女娃娃怎么忒討厌,还没完没了了

刘屹听见台下议论,也轻笑著摇了摇头,拿起话筒,认真解释道:“各位,时代在变化,肿瘤学也在不断进步,大家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了。”

“今天上午我讲的肿瘤学放射治疗展望中,就提过伽马刀、射波刀、托姆刀还有国外的肿瘤射频消融。”

“这些先进的治疗技术,对肿瘤医生的影像学判读和空间定位能力都有著极高的要求,这也是未来肿瘤学精准治疗的大势所趋。”

“以后肿瘤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多,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病毒治疗、伽马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