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梦蝶引·御林将军(2 / 4)

加入书签

武王府、林修闲府邸、以及一些勋贵和可疑势力的据点。她手中捏着袁承志从北境传回的最新密报,内容主要聚焦冯坤在北境的动向和军需账目疑点,证实了军需贪腐确有其事,核心在北境,但源头和最终受益者指向京城。

然而,真正让阿月心弦紧绷的,并非北境,而是京城的暗流。她收到了另一条来自隐秘渠道的消息(穆之给的):武王李继近日频繁密会林修闲,且林修闲与宫中某些内侍往来异常密切。更有风声传出,武王似乎在物色接掌镇北军的人选……

这绝非空穴来风!结合孤穆之那封被焚毁的信中关于“死亡陷阱”的警告,阿月瞬间将线索串联起来:北境的贪腐只是引线,真正的杀招在京城!他们的目标不是贪墨的银子,而是她镇北侯的爵位和兵权!手段恐怕就是构陷!

一股寒意笼罩阿月。那个孤穆之,他如何能预判到武王和林修闲的核心阴谋?这绝非一个翰林编修应有的洞察!是幕后黑手故意抛出诱饵,引她恐慌失措?还是……此人洞悉全局,本身就是个危险的棋手?

无论哪一种可能,都意味着巨大的凶险。阿月心中的警惕已攀升至顶点。她对袁承志的指令是“稳住北境,深挖冯坤,务必拿到铁证”。同时,她在京城加紧了部署:亲卫暗哨遍布侯府及她常行经路线;核心心腹被赋予特殊任务,严密监视武王府、林府及宫门动向;所有与外界的联系更加隐秘谨慎。她如同一张拉满的弓,静静等待着那支不知会从何处射来的暗箭。

穆之与楚墨渊的“偶遇”渐渐增多。下朝路上“请教”安防策论,宫门值守时“偶遇”寒暄几句。穆之的谈吐始终务实有分寸,所言总能切中楚墨渊所关注的实务痛点(如勋贵私兵逾制、某些区域安防薄弱等),且隐隐透露出对朝中某些势力可能“逾矩”的忧虑。

楚墨渊虽依旧寡言,但眼神中的审视已渐渐掺杂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这位榜眼,似乎真有些不同。穆之能感觉到那道“铁面”背后的坚冰,在极其缓慢地松动。他甚至试探性地提及“近日京城似有暗流涌动,恐非社稷之福”,楚墨渊虽未接话,但眼神却锐利了一瞬。

然而,时间不等人!穆之从翰林院同僚的闲谈、宫中的细微变化以及他对武王、林修闲行事风格的了解中,嗅到了越来越浓的危险气息——阴谋发动在即!阿月在京城的活动轨迹明显收缩,防卫森严,显然也察觉到了危机。

“来不及了……” 穆之望着沉沉夜色,掌心满是冷汗。楚墨渊这条线需要时间经营,需要更确凿的证据或一个重大契机才能托付信任,可阿月(以及他自己)显然没有这个时间了!武王和林修闲的屠刀,随时可能落下!

难道……又要眼睁睁看着她坠入深渊?

不!绝不!

一个极其冒险、甚至可能将他自身置于死地的念头,在绝望的催生下疯狂滋长——他必须制造一个“事件”!一个足以惊动楚墨渊,并能将这位铁面将军的注意力、乃至御林军的力量,强行引向武王和林修闲阴谋核心的“事件”!

这个“事件”必须足够震撼,必须发生在京城核心区域,必须与“构陷忠良”、“威胁皇城稳定”相关!他要用自己作为导火索和诱饵,强行打破僵局,将楚墨渊这柄利剑,提前悬在阿月头顶即将落下的屠刀之上!

这个念头让穆之浑身冰冷,却又带着一种近乎毁灭的决绝。这无异于飞蛾扑火,但为了阿月,他甘愿做那只扑向烛火的飞蛾。

“楚将军……望你的‘铁面’之下,当真有颗‘护国’之心,能辨忠奸!” 穆之低声自语,眼神在黑暗中闪烁着孤注一掷的光芒。他开始在脑海中飞速推演一个计划,一个能将自己“合理”卷入一场足以震动京城、并必然引起楚墨渊高度警觉的风暴中心的计划。每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