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梦蝶引·北境捷报(2 / 3)
,瞬间就会变成猜忌和怀疑的漩涡!我们再适时推动,抛出些她‘拥兵自重’、‘北境只手遮天’的流言…姐夫,您说,这夺权的契机,是不是就来了?而且,这次我们躲在暗处,让陛下和朝堂的猜忌去对付她!”
武王抚掌大笑,眼中尽是狠厉:“好!好一个杀人诛心!修闲,此计甚妙!务必安排得滴水不漏,要让那些人证死得‘合情合理’,留下的‘证据’更要似是而非,直指林月!”
穆之的心神始终笼罩着一层阴霾。北境案告破并未让他放松,反而因为鹞鹰的沉默和对阿月处境的担忧而更加紧绷。他深知武王和林修闲绝不可能善罢甘休。灯海惊雷案的教训,只会让他们下一次出手更加隐蔽和致命。
他密切关注着冯坤、陈冲等人押解进京的行程。当得知押解队伍已进入京畿地界,预计三日后抵达天牢时,一股强烈的不安瞬间攫住了他!
“不对!太安静了!” 穆之在值房内来回踱步,之前的记忆碎片与对敌人手段的认知疯狂碰撞。“武王和林修闲在北境案上吃了这么大的亏,怎么可能毫无反应?他们难道会眼睁睁看着人证进京,坐以待毙?”
一个可怕的念头如同毒蛇般钻入脑海——他们会在人证身上做文章!嫁祸阿月杀人灭口!
这个念头让他如坠冰窟!如果冯坤等人真的在入京前后“意外”身亡,并被栽赃给阿月,那后果不堪设想!阿月刚立大功便陷入如此巨大的嫌疑,皇帝的猜忌、朝臣的攻讦、武王势力的推波助澜…足以将她彻底打入深渊!这比直接的刺杀更阴险,更致命!
“必须阻止!必须让阿月知道这个阴谋!” 穆之攥紧了拳头。但阿月的戒备如同铜墙铁壁,任何直接的信息传递都会被拒之门外,甚至可能被反咬一口。
怎么办?
就在穆之焦灼万分之际,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在他心中成形。他需要一个让阿月无法拒绝、也无法完全归咎于他“别有用心”的“证据”,一个能让她瞬间警醒并立刻采取行动保护人证的契机!而这个“证据”,必须看起来像是他从“正规”且“可靠”的渠道获得的,而非他那无法解释的“先知”。
他的目光,投向了案头一份刚刚由通政司转来的、关于北境军需案后续处置建议的普通公文副本(翰林院有抄录存档之责)。一个近乎疯狂的念头涌现——篡改这份公文!
穆之铺开那份公文副本,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不能留下任何笔迹破绽。他取出一枚极细的银针,蘸上特制的、遇火才会显色的药水(这是之前在扶桑破获七羽鸦名单的方法,从用水改成了用火)。
他以针为笔,小心翼翼地在公文副本的空白处(行间或页眉),用极其微小的针孔,刺出了一段隐形的信息:
> “人证危!进京路\/天牢,灭口在即,嫁祸于侯。速护冯、陈!切切!”**
刺完最后一个字,穆之额角已渗出细汗。他将公文仔细折好,恢复原状。这份公文本身内容毫无问题,只是例行公事。关键在于,当阿月阅读这份公文时,如果她习惯性地靠近烛火(这是她思考时的下意识动作),那针孔在烛火烘烤下,便会因药水变色而显露出这段惊心动魄的警告!
他必须让这份公文,以最“自然”、最“官方”的方式送到阿月手中。
穆之起身,整理好官服,神色平静地走出值房。他没有去镇北侯府,而是径直走向了通政司衙门——负责收发、传递朝廷公文的枢纽。
他找到一位相熟的低阶文书(此人曾受穆之小惠),以探讨北境军需案后续处置细节、需要向镇北侯核实某项数据为由,请求对方帮忙,将这份“需要侯爷过目确认”的公文副本,“按加急流程”尽快转呈镇北侯府。他语气自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