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秋雨寒潮(1 / 3)

加入书签

深秋,上京城外百里,长平县。

连日暴雨如注,如同天河倾覆,将这片富庶的平原化作一片泽国。浑浊的洪水裹挟着泥沙、枯枝、甚至倒塌的屋梁,咆哮着冲垮堤坝,淹没良田,吞噬村庄。昔日金黄的稻田、整齐的屋舍,尽数被黄浊的洪水吞没,只余下几处高坡如同孤岛,其上挤满了惊惶失措、面黄肌瘦的灾民。空气中弥漫着水腥气、淤泥的腐臭和绝望的哀鸣。

官道上,一辆悬挂着户部与工部徽记的黑色马车,在泥泞中艰难前行。车轮碾过积水,溅起浑浊的水花。车内,新任户部尚书卢俊峰与工部尚书潘训季相对而坐,面色凝重如铁。

卢俊峰一身深青色常服,面容清癯,眼神锐利如鹰隼,正仔细翻阅着手中一叠灾情急报。潘训季则略显富态,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棂,目光透过被雨水模糊的车窗,望向外面一片狼藉的景象。

“卢大人,”潘训季叹了口气,声音沉重,“此次水患来势汹汹,远超预估。长平县地势低洼,河道年久失修,又逢连日暴雨!堤坝溃决十余处,淹没良田千顷,毁屋舍无数!灾民恐已逾万!皆涌向上京方向!”

卢俊峰放下手中文书,眉头紧锁:“潘大人所言极是。当务之急,是安顿灾民,防止疫病蔓延!户部已紧急调拨十万石粮米、五千顶帐篷、并大量药材,正由漕运司火速运来。工部方面,抢修堤坝、疏通河道、搭建临时安置点,还需潘大人多费心!”

“卢大人放心!”潘训季正色道,“工部匠作、河工已悉数调集,正日夜兼程赶赴各处险工段!只是这水势一时恐难退去,灾民安置压力巨大啊!”

马车在泥泞中颠簸前行,驶入长平县城。昔日还算繁华的县城,此刻街道积水过膝,低洼处房屋倒塌,残垣断壁浸泡在水中。幸存的百姓或蜷缩在屋顶,或聚集在高地,眼神空洞,脸上写满绝望与麻木。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淤泥的腥气,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疫病气息!

“停车!”卢俊峰沉声道。

马车在县衙前停下。县衙地势稍高,此刻也成了临时的避难所,院内挤满了瑟瑟发抖的灾民。哭声、咳嗽声、呻吟声混杂在一起,令人心头发堵。

卢俊峰与潘训季刚下马车,便见长平县县令李茂才连滚带爬地迎了上来,官袍湿透,沾满泥污,脸上带着哭腔:“下官李茂才叩见卢尚书!潘尚书!下官无能!未能…”

“李县令不必多礼!”卢俊峰打断他,声音沉稳有力,“灾情紧急,虚礼免了!即刻带我等查看安置点、粮仓、药库!灾民登记造册情况如何?可有疫病征兆?”

“是!是!”李茂才连忙引路,一边擦汗一边汇报,“安置点设在城西夫子庙和城隍庙,但地方狭小,人满为患!粮仓存粮不足三日!药库药材更是告罄!灾民登记混乱不堪!疫病已有数人发热、腹泻,恐是痢疾之兆!”

卢俊峰与潘训季对视一眼,眼中忧色更重。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糕!

“卢大人!”潘训季急道,“当务之急!一是调粮!二是防疫!三是安置!”

“不错!”卢俊峰目光如电,语速飞快,“李县令!即刻派人清点现有粮药!优先保障老弱妇孺!所有发热、腹泻者,立即隔离!工部随行郎中何在?速去诊治!潘大人!烦请您立刻带人,勘察城外高地,寻找合适地点,搭建更大规模临时安置点!所需木料、工匠,工部全力调配!”

“下官遵命!”李茂才连忙应道。

“卢某即刻手书急令!”卢俊峰转身走向县衙内临时设置的公案,“八百里加急!再调粮米五万石!药材加倍!另请太医院速派精干医官前来支援!”

一行人步履匆匆,正要踏入县衙,卢俊峰的目光却被不远处街角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