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岁寒知国帑·金殿算赋(2 / 2)
之急?”他矛头直指户部,也隐隐指向那些依附于太子、武王的勋贵势力。
户部右侍郎张清源,同为清流,但更显沉稳,立刻出言维护:“范侍郎此言差矣!清丈田亩,牵一发而动全身,非一日之功,更需地方实心用事。至于税监贪墨,户部已行文各地巡按御史严查,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务之急,是寻一速效之法,填补亏空,稳住九边军心!”
“速效之法?”吏部右侍郎周文正,太子党核心,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无非是加赋!向那些本就困苦的小民加征!去年长平水患刚过,民力未复,再加赋税,岂不是逼民造反?张侍郎,你这‘速效’,是饮鸩止渴!”
“周侍郎言重了!”张清源反唇相讥,“不加赋,军饷何来?边关不稳,何谈民生?难道坐视鞑虏叩关不成?”
“好了!”宰相张居中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瞬间压下了殿中的火药味。这位太子党的定海神针,须发皆白,面容儒雅,眼神却深如寒潭。他缓缓出班,对皇帝躬身一礼:“陛下,卢尚书所奏,触目惊心,实乃国朝心腹大患。然争吵无益。臣以为,开源节流,双管齐下,方是正途。”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王振武和范畴:“节流,首在裁汰冗员,削减非必要开支。京营、各地卫所,兵额虚报、吃空饷者不在少数,兵部当严加核查,汰弱留强,可省下一笔巨款。各部衙门,亦应厉行节俭,削减浮费。” 这话看似公允,实则将矛头引向了兵部和军队,暗含敲打武王党之意。
“至于开源,”张居中话锋一转,看向卢俊峰和户部诸人,“除严查积欠、追缴逃税外,或可…预征部分来年赋税,以解燃眉之急。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待度过此关,再图恢复。”
“预征?!”右都御史宋怀瑾,清流领袖之一,须发戟张,立刻激烈反对,“张相!此乃剜肉补疮!寅年预征卯粮,卯年又当如何?此例一开,后患无穷!地方官吏必借此名目层层加码,盘剥百姓,民怨沸腾,国本动摇!万万不可!”
“宋总宪忧国忧民,其心可嘉。”张居中面色不变,语气依旧平和,“然国事艰难,两害相权取其轻。难道要坐视国库空虚,边军哗变,社稷倾颓?陛下,”他转向龙椅,“预征之法,历朝皆有,非我朝首创。只需严令地方,不得借此加派分毫,违者重处,当可控制。”
皇帝的手指,在冰冷的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着。哒…哒…哒…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异常清晰。他没有看张居中,也没有看宋怀瑾,目光仿佛穿透了殿顶,望向某个虚空之处。殿内诸臣,无论派系,皆屏息凝神,等待着那最终的裁决。这敲击声,如同催命的鼓点,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国库亏空的巨大阴影,笼罩着金銮殿,也预示着接下来更为激烈的交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