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可称之为‘权衡之道’。(3 / 5)
人口,超出了土地、水源的负荷,会如何?”
李承乾沉吟道。
“新徙之民无田可耕,无水可用,反而会消耗存粮,滋生怨气,甚至……引发变乱!就像吃多了馒头会伤身一样!所以,徙民并非越多越好,需有度?”
“殿下明鉴!”李逸尘肯定道。
“这便是‘度’的把握。殿下参与西州事宜,便需思考,在哪些方面投入,能带来最大的新增效益?是继续徙民?还是将资源转向巩固已徙之民的生计,比如精耕细作、发展手工业、畅通商路?后者看似不如新增人口显眼,但或许对西州的长远稳固,效用更大。”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他感觉自己抓住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
以往他只想着“越多越好”,现在却开始考虑“恰到好处”。
“那……第二种权衡呢?”他迫不及待地问。
“第二种权衡,关乎‘取舍’。”李逸尘继续用例子引导。
“殿下,若您手中只有千两黄金,同时看中一匹大宛良驹和一副前朝名画,二者价格相当,皆需千两。您买了马,便无钱买画;买了画,便无钱买马。这选择马而放弃的画,或者选择画而放弃的马,其价值,便是您做这个选择所付出的……‘隐形成本’。”
“隐形成本?”李承乾喃喃道,这个概念让他感到有些新奇又有些困惑。
“是的,看不见,但实实在在存在的代价。”李逸尘解释道。
“就像当年汉高祖刘邦,若他当年满足于汉中王之位,偏安一隅,或许能得数年安稳,但他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