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哪来的钱填补西州的窟窿?(3 / 4)
阴影。
所有人都以为,太子此言,是为西州之事暂时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崔敦礼语气带着一丝刻意压制的急切,却又藏着不易察觉的诘问。
“殿下!此前东宫多次就西州之事建言,殿下更是在显德殿与臣等论及徙民实边之利,言及西州乃经营西域之根基,断不可弃。”
“莫非殿下此前所言,只是敷衍?”
这话问得尖锐,直戳要害。
殿内众人目光骤凝,都看向李承乾——若太子答不好,便是前后不一,储君信誉便要折损。
李承乾却没动怒,依旧挺直脊背。
目光扫过崔敦礼,再转向御座上的李世民。
“崔卿这话,孤不敢苟同。孤此前说西州重要,今日亦未说它不重要。”
“西州是父皇定的大计,是朝廷经略西域的根基,孤何时说过要弃?”
“孤说的是,朝廷钱粮需分轻重——中原赈济、漕渠修缮,是眼下不做便要出乱子的事。”
“西州开发,是十年二十年见功的事。二者皆要做”
崔敦礼追问:“若朝廷钱粮先挪去别处,西州所需从何而来?总不能让臣带着空文去西州,让徙民饿着肚子垦荒吧?”
李承乾的声音陡然提了几分,却依旧平稳。
“西州要开发,徙民要安置,水利要修,军府要立——这些事,一件都不能少。”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静了。
连烛火燃烧的噼啪声都清晰起来。
长孙无忌捻着胡须的手停了。
他抬眼看向李承乾,眼底满是探究——太子既知国库空虚,又咬死西州不打折扣,难不成有别的法子?
可东宫用度他最清楚。
东宫属官俸禄、宫人居食、仪仗器物,皆有定例,由内府按季拨付,称为“月费”。
每年还有固定的“岁赐”,多是绢帛田产,数额早由宗正寺核定,超支一文都要奏请陛下,无诏不得擅动。
太子手里,哪来的钱填补西州的窟窿?
房玄龄眉头皱得更紧。
他心里捋了一遍。
皇家私库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皇帝自用的内帑,管着宫禁开支、赏赐臣下。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