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1章 赵老夫人的开解(3 / 4)

加入书签

大月氏王庭今日借我们的‘力’打压政敌,一旦目的达成,亲明派地位稳固之后,他们还会如此顺从吗?他们会不会过河拆桥,掀起排斥中原文化风潮,以清洗我们影响的名义来巩固权力?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最后可能为他人作嫁衣裳,甚至被倒打一耙。”

赵老夫人静静听完,缓缓道:“你所虑,皆是要害。

所以,此事绝非简单的派几个先生那么简单。

它考验的是我大明的战略定力、执行智慧和长远布局的能力。”

她顿了顿,继续问道:“那以你之见,此事是该应,还是不该应?”

路朝歌沉思良久,目光逐渐变得坚定:“应!

必须要应!

这是阳谋,也是机遇。

风险虽大,但收益更大,且若因惧怕风险而退缩,不仅会失去经营西域的良机,更会示弱于人,让周边藩国觉得我大明缺乏自信与魄力。”

“哦?”

老夫人挑眉,“那风险如何规避?”

“不是规避,是管理。”

路朝歌语气斩钉截铁,“既然看穿了他们的多层意图,我们便可因势利导,制定周全之策。

路朝歌越说思路越清晰,语也快了起来:“第一,人选至关重要。

派去的先生,绝不能仅仅是学问好的腐儒。

需精心挑选,其中要有精通经史、善于教化的博学鸿儒,负责明面上的‘传道授业’;也要有懂得农桑、水利、工技的实干之才,授人以渔,切实提升大月氏民生,此乃‘润物细无声’的恩惠,能收买底层民心;更要有……要有心思缜密、忠诚可靠、善于洞察之人,暗中观察其国情民风、派系斗争,及时传递消息。

这些人,需由朝廷严格遴选,秘密授意,形成梯队。”

“第二,需订立详细章程。

与大月氏明确约定教学范围、设立学馆的地点数量、选拔学生的标准。

核心的军政要略,绝不能教。

同时,要求大月氏承诺保障我方人员安全,给予教学便利,并允许我方定期巡察。

此事须以国书形式确定,使其难以轻易反悔。”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文化输出需有主导,更需有融合。

我们不能一味强压,也要尊重其本土文化精华。

可提议共编典籍,将其优秀文化成果用中原文字记录传承,给予其尊重。

如此,既能显示我天朝海纳百川之气度,也能减少文化冲突,让同化过程更为顺畅自然。

我们要的是‘华月交融’,而非‘月融于华’,后者阻力太大,易生反弹。”

“第四,军事与经济手段需并行。

在与大月氏接壤处,增派驻军演练,展示肌肉,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同时,扩大双边贸易,给予其切实经济好处,让其利益与我大明深度捆绑。

文化、经济、军事三管齐下,方能确保此策顺利推行。”

路朝歌说完,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将胸中块垒尽数吐出,眼神亮得惊人:“老夫人,这不是他们单方面的算计,更应成为我大明主动布局西域的战略契机!

他们想借我们的势,我们又何尝不能借此,将大月氏真正变为我大明西陲的稳定之锚?”

“军事威慑其实没必要。”

赵老夫人淡然一笑:“大明的军事实力,大月氏已经见识过一次了,而且这一次教训,会让他们记忆犹新的。”

赵老夫人站起身,走到路朝歌面前,目光中满是赞赏:“你所思所虑,比我想的更为细致。

此事利弊交织,关键在于‘度’的把握。

派何人、教什么、如何教、怎样保障、后续如何联动,每一步都需精心设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