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2 / 3)

加入书签

诧异地盯着这个和她年龄相仿的村干部,好奇地问:

“戴书记,您是大学生村官?”

可能没想到,肖晓笑询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自己,他腼腆地笑了。

“肖记者,见笑了。我是2013年作为‘大学生回归工程’首批引进回乡的,一开始我是在村委会工作——”

谷村长插话了。

“大学生,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能力!去年在村‘两委’换届中,他最高票当选了村支书,是我们全县最年轻的村干部呢——”

村长就像个夸耀自己孩子懂事的家长,一开口就滔滔不绝。戴书记感激地望着谷村长:

“主要是老乡们支持我的工作。我从小就在这里长大,这就是我的老家。特别是谷村长,帮了我很大的忙,带我熟悉村里的事务——”

谷村长接过话头。

“是他自己争气呢。他和我们一起下田上山,带领大家脱贫攻坚、带头创业。村民们对他赞不绝口……”

肖晓笑感觉聊天有些偏题了,立马把话题撤回来。

“戴书记,是这样的,之前我已经在电话里和谷村长交流了。昨天有个您村里的村民给我们《市民热线》打来电话,投诉白河村5组有个养猪场,污水随意排放,附近的苍蝇、蚊子到处飞,空气质量非常差。他说臭得吃不下饭……”

谷村长勾着头,戴书记皱着眉头。肖晓笑吞了口水,接续说:

“所以《市民热线》节目组派我来核实一下情况,也希望得到你们村委会的答复。我们不仅要给您的村民一个交代,更要给关心这件事的市民朋友一个交代。我也希望通过这次事件能够促进你们下定整改的决心,还白河村,也就是戴书记您的家乡一片青山绿水。”

肖晓笑把之前准备好的说词一股脑地背了出来。还算顺畅,她暗想。

戴书记扶了扶镜框,站起身来。“肖记者,我带您去看看养猪场吧。”

肖晓笑立刻弹了起来,抓紧手里的采访机。

“好,我也想采访采访村民,听听他们的声音。”

步行不过10分钟,他们一行来到了河西村南边一个更大的养猪场。

一路上,戴书记告诉肖晓笑:

“其实从今年年初起,省里就启动洞庭湖区域养殖环境专项整治,要求所有养殖户退出养殖。朗西县796户退养户中,芦花山乡就占了198户,白河村占了20几户。不少村民都指望着养猪发财,退养以后日子怎么过?养殖户们的抵触心很大。”

谷村长说:“村委会一直在积极为他们谋后路,想给他们找到新的致富路子。只是目前还没找到最合适的……”

戴书记望着前方叹了口气。

通过和村民的沟通,肖晓笑更加体会了他们的沉重,还有戴书记的那声叹息。

养猪场的几位村民纷纷向肖晓笑诉苦,她清晰地记得其中一位扯着孩子的中年妇女悲伤地说:“我们都指望着养猪搞点钱,养活一家老小呢。现在不要我们养了,我们只能去喝西北风了啊。”

肖晓笑的心沉甸甸的,她已经忘记了强烈刺鼻的味道,她请求戴书记和谷村长带她到养猪场里面看看。

这是一个约7、80平米的大棚,一进去她就明显感觉呼吸不畅。

肖晓笑走到最前面,那个扯着孩子的中年妇女一路给她介绍:她大概养了50头猪。这边是公猪栏,那边是母猪栏,如果母猪要生了就赶到这个栏……

肖晓笑举着采访机,一路认真地点头。

同行的两个4、5岁的孩子在浑浊的空气里开心地打闹,窜来窜去。

看着他们的背影,肖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