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堂邑公(1 / 3)

加入书签

诸王之乱平治大功告成,各路人马也依着景帝旨意陆续踏上回京述职之路。

最先踏入长安城门的,是驻守齐地围剿叛军的大将冯英。

景帝接见了冯英,笑容满面地夸赞道:“表舅不愧为朕股肱之臣,任大将军,可谓是名副其实。”

冯英为冯太后娘家旁系子,成年后便投身于沙场,曾为先帝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他虽已是知天命之年,满头银发,却仍旧是一副精神爽利的模样。

冯英听了景帝的赞美,面上毫不骄纵,反而双手抱拳谦虚道:“哪里,微臣不过是与叛军残部周旋了些时日,平乱之功,当首推周冠将军无疑!”

景帝也不禁感慨道:“周冠的确是个善于用兵打仗的奇才!朝廷虽做了不少准备,却也没想过会进展的如此顺利!”

冯英在一旁点头称是。原先,按照他们的演练估算,此番平乱至少需要半年才能解决,谁能想到事态会如此迅速顺利呢?

随后,景帝又皱起了眉头,幽幽叹道:“此次出兵,朕已亲封他为兵马大元帅,如今周冠即将顺利回朝,他又立大功,朕倒不知道该如何封赏了?”

听了天子的话,冯英虽久经沙场,倒也不是个傻子,自然知晓景帝此时已是颇为忌惮周冠手握重兵之权了,他虽敬重周冠为人,但冯英天然姓冯,自然是要帮着身上有冯家血脉的天子着想了。

“陛下,周冠此战毕竟是立了大功,谋略更是古今所无。若换了微臣,定会按捺不住,与那猖狂的刘彼小儿分个高下,胜负也就难料了。只不过,他如今已是兵马大元帅了,陛下也无需再另加恩赏,或许陛下可以让他做宰相,日日伴您左右。”

“哦?”景帝眯起了眼,仔细思量了起来。

若是让周冠弃武从文,不仅一下子释了兵权,又给了他极高的体面和荣耀,都是位极人臣,换个路子又有何妨?只不过文官走得更谨慎坎坷了些罢了,天下人也不会说朝廷刻薄功臣。

想到此,景帝拍案大笑:“好!好!好!就按表舅说的办,待他回了长安,朕即刻便封他为左相,至于房老儿,他一贯宰相差事做得不错,倒也不必特意贬庶,就暂退为右相吧!”

冯英心里一惊,这天子比他想象中还要精明有手腕,谈笑间就把丞相之权一分为二。

留着周将军和房相,便是要他们鹬蚌相争,那最后自然是这位天子得利啊!

冯英很快就敛住了心神,帝王之术不是他可以猜测的,连忙又进言其他:“陛下,此次诸王祸乱倒也让朝廷因祸得福了。”

“你说说看。”

“那齐地诸王累代就是隐患,他们不念先帝的封赏恩德,不如所幸除了去。”

冯英边说边瞧景帝的神色,见他未有反感之意,便继续大着胆子说道:“如今,几位皇子也都知了事了,陛下不妨将诸位皇子徒封沿海,从此海内皆安!”

“朕也正有此意。”

如此至秋冬之交,所有叛王之国均被朝廷接手,周冠、宋钰等诸将也都统军还都。

景帝大喜过望,高兴之余自然是免不了大宴群臣的。

他于席间论功行赏,遍赏诸将,封冯英为卫齐侯、淮南国相为护淮侯,其余平乱将士,皆有封赏不等。

至于身为兵马大元帅的周冠,景帝当众便宣布赐他金帛若干,以为酬功,另封左相,为朝廷百官之首。而原宰相即拜为右相。

在座的所有人一下子哗然,饶是宋钰也被这个消息震惊不已。

周冠听了,猛地倒吸一口凉气,他此生一直以武将自居,从未当过文差!

刚想回绝,再看景帝言笑晏晏的神色,周冠心知陛下金口玉言,绝无可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