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逛盐场(二)(1 / 2)

加入书签

在如今的大梁,显然不可能有这样的生产条件,那他们这些平民百姓们过去是如何在原始的条件下增加卤水的浓度,这是刘沂很感兴趣的问题,毕竟也能进一步启发她的新思路嘛!

那几个汉子继续带她和随行的属下们一块到最近的那个堤坝上,只见堤坝下是许多一大片模样如同砚台的石制晒盐槽,不得不说,这些盐槽的摆放很是讲究,看似毫无规律的堆叠在一起,实际上高低错落有致。

刘沂不禁笑着问道:“这些盐槽可是为了充分利用阳光?”

那些汉子听了显然很是惊讶,他们实在想不到眼前这个贵气不凡的夫人竟然也懂得盐这样的农活,愣了一愣,也就觉得亲近了几分,便好声好气得回答了一番。

“回夫人,正是!这些盐槽围拢的中心是一片一片乌黑的盐田。要我说啊,现在整个盐场里总共快七千多个盐槽,全部是祖辈开凿打磨,一代代流传下来,从前产量可是很多了的!”

刘沂注意到说话的那个汉子的神情,他边解释着,又是一脸的骄傲,可说完了,神情又似乎带着一些落寞和不甘心。

于是,她摸摸光秃秃的盐槽,很是疑惑地发问道:“既如此,那这样好的东西怎么现在不使上了?”

那汉子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多说了些什么,脸色瞬间惶恐起来,连连答道:“都是陈年旧事了,现在已经行不通了,早就被知县大人给改了……”

“哦?是吗?”刘沂挑眉一笑,知县啊,看来必有内情,如此说来总得找个机会会一会这个官儿。

那些汉子顿时老实地低下头,也不再说话了,深怕再说错些什么,让刘沂察觉到。

他们不解说了,刘沂也不在意,于是,更加自顾自地四处看了起来。

嗯,这应该就是盐泥了,要知道,它是一种泥质滩涂,在旱季太阳光照射比较强的时候,每月两次大潮海水将会淹过这片盐泥,盐泥有汲取海水中盐份的功效,当海水退去时,将盐泥用耙子耙松,再经太阳晒上几日蒸掉水份,这片盐泥就含有相当高的盐份了。

刘沂回忆起过去的实践经历,若再将含有盐泥放进盐池,完全是手工上的劳作,也就是用木板耙将晒好的泥放入盐池。

至于先前一直提及的所谓盐池,也就是在盐田上开挖的一个2米宽、3米长、1米深水池,劳工们需要脚踩踏实,再注入海水,过滤出来的水从盐池旁边预留的小口流入一侧的卤水池里,便有了一池的卤水。

“你们这些卤水是怎么判断浓不浓的呀?”

见刘沂只是单纯发问这样的细节问题,那几个汉子对视了几眼,心知这个答了也不会有什么,便恭敬说道:“回夫人,小人们会折下一种长在盐田边的植物黄鱼茨的茎杆放进卤水池,只有黄鱼茨茎杆漂在水面才是真正的饱和过的盐水了,否则还要太阳反复暴晒才行。”

原来如此!刘沂只恨自己是个文科生,当初化学学得不甚多,但还好从前有些实践经验,多听一听,也是蛮好的了。

再打量四周,嗯,还得需将卤水挑到盐槽上去,可这盐槽?她凑上去仔细端详着,眼前的这些盐槽貌似都是由一些类似火山石的材料制成的,石头上有细细密密的小孔,也许起到透水的作用?

她边思考着,脑海中边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在太阳未起时候就将卤水倒入盐槽,暴晒一天后,到黄昏就可以用板刮盐,收入竹筐了。在最晴朗炎热的季节,一个盐槽加上两三次的卤水都可以蒸干。此时多数的盐槽里都是空的,但还是有部份的盐槽上有晒出的盐晶,在阳光下闪耀出晶莹的光芒,煞是好看。

脑补完之后,刘沂望着眼前数十个盐槽,不禁在心中赞叹道:就是用这样最原始的劳作方式,这里一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