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互通气(1 / 3)
“长公主殿下,别来无恙!”拜祭完已逝父母的谢道元,想了想,还是忍住对谢氏门楣的厌恶,亲自登门拜见自己敬重的人。
刘沂看着眼前这个虽仍旧风流倜傥,但明显肤色深了好几度的状元郎,面上也是含笑不已。
“状元郎,数月不见,你倒是越发的稳重了。”
谢道元连忙拱手谦让道:“殿下莫要再开下官的玩笑了,昔日的成绩已如烟散去,状元郎不过是一时的荣耀,今后人生漫漫,所谓的声名还要看为官为民如何,这一点道元还差着远着的呢!”
顿了顿,他又说道:“道元幸得左相大人和都尉使大人的青睐,年纪轻轻已任了江都国的长史,这数月以来政务虽繁杂,但跟在两位大人和范郡守身边,的确学到了不少书文里学不到的东西!”
说罢,他的眼神里突然放射出一种欣然的光彩,刘沂微微一笑,显然谢道元是个做官的好料子,嗯,孺子可教也!
“那于望、马书文、赵烨他们几个被委任到何处了?”说实话,相识一场,刘沂也很关心那几个年轻人的出路。
谢道元抿嘴笑道:“于兄聪慧过人,先前上任鲁国的水曹掾史,主管郡国水利一事,已是跟随左相来此地的众人中的佼佼者了,但因其在当地推行了好几个立竿见影的利民之策,比如水车之类的,前些日子又被左相大人看中,选调至江都国的金曹掾史,主货币盐铁事,如今正在广陵城中办事。而至于马兄、赵弟他们,一个任淄川郡市掾一职, 管理市集经商一事,一个在胶东郡的青州县任县尉,秩俸四百石至二百石,掌一县之军事。”
水车?莫不是借鉴了泉林山庄的那些? 亦或是研究深了志异轩的几本经典的水利著作?
刘沂听罢不由高兴地拍手叫好:“不愧是于望,竟能如此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还有,没想到,连排名最末的赵烨也得了个县尉的好去处,青州虽不比江都国,但也是个富饶之地,不错!不错!本宫真是为你们高兴!”
边说着,她微微斜身,眼神如碧波伴清澈,嘴角的弧度似月牙般完美,洋溢淡淡的温馨,谢道元怔怔地看着眼前比自己要大上一年轮的女子,只觉得那一瞬间心中分外的熨帖,久违地那种亲人之间才有的真情,似乎一下子赶走了他心中所有的阴霾。
不知他心思的刘沂仍自顾自地说着:“你们且都安心做事!陛下登基不过数载,平定吴楚战乱也才一年的光景,有的是需要用人的地方,你们尚且年轻,若能干出一番政绩来,焉能无再进一步的可能?”
谢道元认同地点点头:“殿下说得极是!我们几个都晓得的,都尉使大人也曾提点过一二。陛下皇恩浩**,此次恩举实在是百年难遇的机缘,若是依着旧例,便是赵弟的官位,也是要在翰林院苦熬上三五年,再寻人托了关系,才能外放到这样好的地方!如此说来,实在是我们这一届学子三生有幸啊,您不知道,朝里朝外有多少人咬碎了牙齿都羡慕得紧呢!当然,若不是您抬举提携,一众人中,我们几个也未必能在左相大人那边那么快地露个脸的!”
刘沂也不谦让,她坦然地接受了眼前青年人的道谢。毕竟,事实的确如此,若无她的一番引荐和看重,他们几人不会在一大批的进士中这么快地打开声名,当然了,若他们自身没有实力,一切的抬举都只是空中楼阁,无用功的!
不过提起宋钰,她不由脸一红,神色也更关切了好几分,忍不住发问道:“道元,你可知公爷为何在那广陵城耽搁了那么久?要知道,前些日子,他就写信说要来徐州城了……”
提起此事,谢道元神情微矜,脸上的笑意也都淡了几分,他虽不算是直接跟盐务打交道的,但也经手了几件小事,再加上勉强算是左相和宋钰的心腹之一,因此其中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