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甲等第一!螟蛉有子,蜾蠃(6 / 7)

加入书签

头紧锁,苦思第二个小题墨义。

有人额角渗汗,在第三个试帖诗处,迟迟未能落笔。

众考舍一片沉默,无人敢再抱怨半句——时间如沙,正从他们指缝间飞速流逝。

甲字一号考舍。

“这等难度.是在做什么呢”

江行舟指尖轻点案几,沉吟片刻,眉头微蹙,似在思量。

按理来说,周院君是不该出这等难度的府试考题。

除非,院君是故意为之!

俄而,他展平考卷,目光如刃,自题首扫至题尾。

案桌上墨池新研,乌光湛湛。

江行舟眸中精光一闪,唇角勾起一抹了然的弧度。执笔蘸墨,笔锋悬于纸上寸许,挥笔疾书。

【一、帖经

题目:

《诗经小雅小宛》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请补全此句上下文。】

【作答: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教诲尔子,式穀似之。]】

这一小题倒是简单,只需诵记上下文便可。

估摸着,大部分童生都能答出来。

【二、墨义。

题目:释“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之义,并注解。】

【答:螟蛉,桑妖虫也!蜾蠃,细腰蜂妖虫也!螟蛉产子,蜾蠃窃而负之,将其叼归巢豢养。

答:先儒注解。

大儒郑玄《毛诗笺》:“蜾蠃,蒲卢也。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七日而化为其子。”

大儒朱熹《诗集传》:“言蜾蠃虽微物,犹能养他子以为己子,况人乎”】

江行舟写到此处,眸光冷凝,笔锋骤顿,墨滴悬毫未落。

此题之解,非止于训诂字义,更在经义之争、道统之辩!

汉大儒郑玄《毛诗笺》断言:“蜾蠃取桑虫,七日而化为其子。”——此乃夺胎换骨、逆天改命之说!

宋大儒朱熹《诗集传》却道:“虽微物犹养他子,况人乎”——此是教化承继、润物无声之论!

一字之差,天渊之别!

郑学一脉谓“化己”,如道门点石成金,硬生生将螟蛉血脉扭转为蜾蠃一族。

朱子门人言“教它”,似儒师春风化雨,以德行浸润异姓,教化万物,而成自家子弟。

汉宋两派的儒家传人,为此句注解,笔战千年,注疏堆起来能填平太液池。

有老学究拍案怒斥“郑玄妖言惑众,手段狠毒”,也有道学先生冷笑“朱熹迂腐不堪,胡乱教化异族”。

大周圣朝,因《诗经》的这八个字,引发了一场岁月漫长的大道之争、经学论战!

而这经学之争,从来不只是文字游戏纸上谈兵——!

而是会付之行动!

譬如,比如韩玉圭将青婘这幼年槐树精收为婢女,豢养闺阁,便是采用大儒朱熹之法——窃妖之幼子而养之。

此乃“教化禽兽”之理!

多少儒生效法此道,或驯妖虫为墨砚童子,或点化精怪,作红袖添香。

更不乏郑玄一脉的狠辣手段:剖妖丹,炼就文心玉髓哺育亲子。或者夺妖母,生自家麟儿。

廊庙之上衮衮诸公,谁家书房没有几册《毛诗郑笺》

现如今,大周圣朝的不论童生、举人文士,几乎都会不自觉的用上这两位大儒的注释。

“不知周山长院君属意郑玄、朱熹哪家学说”

江行舟沉思许久。

罢了!

他也猜不透,周院君是什么心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