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越闻言,马鞭在范成明的马屁股上抽了一下。
坐骑立刻飞奔出去,范成明抓紧缰绳,只在田野上留下一片余音,“怎么能公报私仇呢!”
吴越薄唇微挑,“私仇就私仇,哪来的为公。”公私他向来分的清楚。
昌宁城内,唐高卓冉智明等人蹲在一处。
唐高卓奉命留下来积累经验,冉智明等人意图差不多,没有地方理政经验,抓紧时间能学一点是一点。加之在行营毫无根基,不如待在昌宁城中。
依吴越和两卫的做派,不会把他们送去战场当炮灰,但在军营中总不会自在。
唐高卓却后悔了,“我应该在行营,不应该在这里。”
倒不是一心报国,吴越此来,顺便把郑奇文带走了,显然是要把待遇向陆德业看齐。
以二人在行营半阶下囚的身份,唐高卓刑案出身的跟脚,说不定这两人就落在他手里,再不济给范成明打下手也行。
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有气当然得出!
这会最高兴的无疑是万宜民,一朝走马上任,平白多得几个帮手。两卫用实际行动证明,绝不插手民政。孙昌安率几百人守在城中,全为维护治安。
关键吴越把郑奇文带走了,文官一级压一级,人虽被困住不得外出,但两卫一旦出征看守松懈,让郑奇文钻了空子传出信来。
奉命,心里那关过不去,不奉命,五姓七望出身的京官,轻易得罪不得。还是行营好,有河间王世子的官威压着。
万宜民一身轻松,上头无人,百废待兴,全凭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