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杯具状元郎(3 / 4)
礼道:
“鄢年兄、高年兄,在下可否向你们二人请教几个问题?”
“?”
正如高拱所言,鄢懋卿如今在翰林院除了高拱之外,的确没什么朋友。
不过倒也并非是那种集体凌霸般的孤立,而是一种颇为微妙的隔离状态……
说白了就是那些庶吉士实在看不透他,不知该如何与他相处,而他对待这些人的态度也比较冷漠,于是双方就形成了这种互不打扰的微妙默契。
所以忽然有人主动前来与他说话,鄢懋卿心中难免有些疑惑。
“见过上官。”
高拱亦是怔了一下,随后立刻起身行礼。
此刻鄢懋卿才终于看清楚,来者竟然是很早以前就进入他视线的同科状元,现任翰林院修撰的沈坤。
也就是那个中了状元本该前途无量,却在翰林院内长达十五年不得尺寸升迁,最后回乡丁忧恰逢倭寇窜犯当地,官军腐败一触即溃,于是毅然变卖家产,组织乡兵全歼来犯倭寇,立下经略御侮之功……结果却在即将因抗倭之功得以升迁之际,又被朝臣诬陷“私自团练乡勇,图谋背叛朝廷”,死于锦衣卫狱中的杯具状元。
“见过上官!”
对于这样的人物,如果无冤无仇的话,鄢懋卿向来十分敬重,也是立刻起身行礼。
“二位年兄不必多礼。”
沈坤又还了一礼,正色道,
“听闻你们二位此前随翊国公前往大同协助办差时,曾一同参与了沟通俺答之事。”
“在下如今正担负修撰实录之事,因此希望向二位请教当时的经过,以便将此事详细记录下来以供参考,不知是否方便?”
“……”
鄢懋卿与高拱对视一眼,这可不是能乱说的事,于是鄢懋卿笑道:
“上官,你虽已授翰林院修撰一职,但任职时间尚短,应该还担不起修撰实录之事吧?”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鄢年兄。”
沈坤闻言尴尬一笑,又正色施礼道,
“在下的确有些私心,只因在下的家乡淮安府,时常遭受倭寇海贼袭扰,因此希望从二位的经历中汲取一些宝贵经验,以求寻得一个能似降服鞑靼一般解除倭患的两全办法。”
“请二位年兄放心,日后若在下想出了法子,上疏献策皇上时,一定署上二位的姓名,绝不独占功劳。”
“…
↑返回顶部↑